August 23 2025
饲料玉米是畜牧业的重要饲料来源,其高蛋白、高能量的特性使其在家禽和畜牧饲料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柔佛农友遂积极以各种方式种植饲料玉米,以便获取各种生长指标,包括在最糟糕的环境植株的生长情况如何等等,这有利于日后他展开大规模的饲料玉米种植……
持续对种植行业抱有浓厚兴趣的谭俊雄从过去种植番石榴开始,到如今逐渐扩展种植面积,所种作物也多样化,甚至在园地内养有不少禽畜。
始于土垄种植
目前,谭氏在种植方面,以饲料玉米为主。自从疫情管控令后,让大量进口饲料玉米的大马国内养殖业受到巨大影响,这情况促使政府积极推动国内种植饲料玉米。
有鉴于此,谭氏也在其位于Simpang Renggam的园地投入饲料玉米种植,并且取得成功。他表示,一开始时,他采用土垄模式种植,这成本较高,但对作物的生长有正面效果。
基本上,柔佛雨水多,若采用土垄模式,可有效避免积水现象,对作物根系不会造成影响。他指出,每当下雨时,雨水都会先积累在垄沟里面,然后顺着垄沟排水,而土垄上的作物就不会因长期积水而烂根。
同时,若规划良好,土垄排出的水,可积累在事前挖好的水池,作为储水处,为干旱季节时提供充足水量。
此外,足够松软的种植层对饲料玉米的生长也有关键作用,特别是饲料玉米这类对土壤有要求的作物,又松又厚的种植土壤才能让植株足够的生长空间。
不过,谭氏表示,饲料玉米根系浅,种植后期又长得高大,加上土壤松软,很容易倒伏,因此起土垄建议通过机械进行,尤其是在泥炭土上,土壤更为松软,必须依赖机械建立土垄才能确保土壤紧实。
尝试各种栽种方式
谭氏通过建立土垄,在饲料玉米方面取得成功,引来政府部门关注,前来实地考察,并给与他认可。但他对种植有精进的想法,譬如为了控制成本付出,近来他选择通过不建立土垄来种植。
谭氏园地有坡度,加上部分土壤属于泥炭土,因此不起土垄的种植做法难度极高。他坦言,目前仍是试种阶段,若成功,就能减少起土垄的成本,换言之可减少一部分的开支。
只是,经过首批试种,他发现部分土壤有下沉迹象,同时低洼的植株明显生长不良,显然是积水造成根系发展受阻。排水不良情况促使他尝试在低洼开沟,以让水渗出来,减少相关问题发生。
谭氏表示,他之所以积极以各种方式种植饲料玉米,乃出于要取得饲料玉米的各种生长指标,其中就包括在最糟糕的环境植株的生长情况如何等等,这有利于日后展开大规模种植。
除了在各种土壤上进行耕种,他也尝试不用灌溉系统,看是否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仍能顺利生长。当然,谭氏之所以能依赖不可控的自然因素来进行栽种,很大因素出于他在过去已经收集园地周边的所有环境指数,譬如雨天天数、旱天天数,甚至风向等等指标都收集完毕,这促使他能够依赖记录来处理日常园间作业,减少自然模式种植带来的影响。
谭氏目前还在园地一隅试种3个饲料玉米品种,以鉴定品种的优劣。根据他观察,一些品种的确不具有抗病虫的能力,但这不代表该品种不良,或许是出于土壤气候的不合适所致。
种植密度必须高
谭氏表示,饲料玉米不似甜玉米般,其管理模式不同,譬如密度要高。他建议1公顷应种5~7万棵饲料玉米。一些种植人以甜玉米的密度方式来栽种饲料玉米,1公顷只有3万多,这不符合种植效益,毕竟饲料玉米不需要求具有甜度等品质的标准,只需所产的玉米粒足够多和大,才符合饲料玉米的种植目的。
他进一步表示,根据其实践,不抗病虫害的品种可以在每公顷种植6万棵,出于种植密度太高病虫害容易爆发传播。若是抵抗病虫害能力较高的,可考虑每公顷7万棵。
大马要取得成功生产饲料玉米的模式,仍然有很长的路需走,而谭氏积极的投入各种方式种植,乃是基于希望日后大马可以自给自足,减少依赖进口。
根据他观察国外的饲料玉米生产模式,他发现小园主若能改善园间作业,或能实现高产的收成,至于商业栽培的利润会更高,即便他们的每公顷产量会逊于小园主。
他表示,这出于幼苗定植园地后,各种因素导致实际发芽率不高,介于70~90%,无法如实验室内的发芽率那么高。他进一步指出,不可控的户外因素,促使小园主才能精细的管理园间作业;而大规模栽培者,只能通过整体收成来控制,增加利润。
谭氏以印尼为例,该地小园主居多,但每公顷可以实现6~7万棵的种植密度。 ◆
如果您在几秒钟后无法查看评论,请尝试重新加载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