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章

/

水产世界

/

386-article-07

May 30 2024

年产百万只仔鱼 务边荣升银龙养殖重地

年产百万只仔鱼  务边荣升银龙养殖重地 - 农牧世界

分享这个

Facebook WhatsApp图标 Telegram图标

年产百万只仔鱼

务边荣升银龙养殖重地

务边当地的种鱼数量达到 4 ~5 万只以上,这数据即便放眼世界,相信也仅有务边有此成绩,而每年当地所生产的银龙仔鱼整体数量都达上百万只以上。

大马霹雳务边(Gopeng)荣升为全马银龙养殖的最主要基地。

曾健威表示,金龙如过背、高背、号半等在务边养殖生产尚算可以,只是产量无法媲美银龙。

 

逾5万只种鱼

这消息乃是从当地其中一组商业养殖银龙的业者曾健威获知。他甚至表示,务边当地的种鱼数量达到4~5万只以上,这数据即便放眼世界,相信也仅有务边有此成绩。

事实上,过去能拥有1万只银龙种鱼的养殖户极为稀少,而务边当地其中一组长期出口银龙的企业其自身就拥有3万只种鱼,非常惊人。目前,务边商业生产银龙的有6组业者,而每年生产银龙仔鱼的整体数量都达上百万只以上。

过去能拥有1万只银龙种鱼的养殖户极为稀少,而务边当地其中一组长期出口银龙的企业其自身就拥有3万只种鱼,非常惊人。

 

连续生产14年之久

过去,务边养殖户本不以银龙生产为主,只是13~14年前有人误打误撞投入银龙养殖,意外发现当地的银龙每一年皆有生产,持续不停,促使务边成了银龙养殖的重要基地。而这成绩是金龙或红龙所无法比拟的。

曾氏当初投入时,也是从旁观摩,不知道当地是否适合,直到银龙在务边的生产走向稳定阶段,约养殖进入第5、6年后,他才大胆投入进场,毕竟观赏鱼养殖耗时久,并不如食用鱼般半年就可上市供应市场。

而金龙如过背、高背、号半等在务边养殖生产尚算可以,只是产量无法媲美银龙,同时,另一龙鱼品种即红龙则完全欠佳,当地的红龙种鱼几乎毫无生产。

曾氏友人即曾买过数十条,每条2,000令吉的红龙种鱼在务边进行生产,结果12年来几乎没有生产过,偶尔只有数只鱼仔而已,导致友人面对严重损失。

事实上,大马适合养殖红龙以霹雳武吉美拉(Bukit Merah)为主,而曾氏就认为这可能是水质关系,才促使每一种龙鱼无法在任何地方都可进行生产。他表示,务边水源来自山泉水,武吉美拉则是湖水。

符合标准上市尺寸的银龙,即体长7~8cm(接近3寸)才适宜出口国外。

 

长期出口中国

曾氏表示,务边商业银龙养殖户都是以出口为主,对象为泰国、越南、中国等,但以中国为主,毕竟该地对银龙需求高且长期有订单,因此对商业生产者而言以中国市场为主无可厚非。

务边商业养殖银龙业者只有在面对特定无法出口的情况才转为内销,譬如2022年主要市场中国因疫情管控令禁止进口银龙。务边养殖户为了减少养殖仔鱼的运营成本,唯有采用倾销方式供应本地市场。

当时符合标准上市尺寸的银龙,即体长7~8cm(接近3寸)的银龙无法出口而在暂养场续养至7~8寸,并以每条池边价10令吉售卖。曾氏表示,此举无可奈何,毕竟长期在暂养场续养所耗不菲,每日的管理成本无形中造成他们的成本付出,因此倾销本地市场成了唯一选择。

若市场无订单,银龙就得在暂养场续养,直到售出。

 

出口成本高

基本上,当银龙长至3寸半长,就很难出口。这出于出口银龙的成本以箱子作准,箱子越多,成本越高。

曾氏表示,当时每个箱子的运输成本是1,200人民币,而出口的包装箱子尺寸有限,每箱通常只放3~4包袋子。举例,如果出口300只银龙,每包就能放入70只左右的标准尺寸银龙,但是如果银龙体积太大,每包就只能放50只以下,否则易缺氧而死,导致损失。若业者坚持出口体积太大的银龙,就只能增加箱子数量,在一样的300只数量下,标准体积的只需一个箱子即可,而过大体积的却变成两个箱子,如此一来,自然提高运输成本,减少了业者利润。

曾健威养殖场占地大约16英亩,70个池子。他表示,若完全利用场地内所有土地,可有100个池子。

 

因此,每次务边的银龙业者都尽量安排大批量的标准体积银龙出口,才能从中降低每次的的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虽然2023年中国抗疫管控令开放,但曾氏坦言今年行情仍需观察。

事实上,疫情前,每只银龙池边价9令吉起跳,最低也才7令吉而已,但2023年初,每只池边价却低至4~5令吉,导致务边当地部分养殖户放弃银龙养殖,只剩如今的6组养殖户而已。

当种鱼太多时,捕捞仔鱼过程就耗时更久,这会打扰到其他尚未取鱼仔的种鱼,一旦处理不当,受惊吓的种鱼就会吞下仔鱼,造成损失。

 

2年多性成熟

一般上,银龙需要2年多时间才能性成熟开始生产,但此时的银龙只有10~20%成功生产,当进入养殖的第3年才取得高产。从第2年生产开始,银龙可连续生产5年,之后就必须淘汰旧种鱼。因此,每次第2年开始生产时,曾氏都会抓紧时间保留健康鱼只作新的种鱼用。

曾氏在采集到新的仔鱼时,都会保留25%的仔鱼,养大到3寸左右的尺寸就供应市场,其他就挑选做种鱼。他表示,母鱼数量多一点,对商业生产银龙业者而言才具有高经济效益。

曾氏养殖场占地大约16英亩,70个池子。他表示,若完全利用场地内所有土地,可有100个池子。目前曾氏拥有7,000~8,000只的种鱼,母种鱼占半,整体生产量在每次季节可获20万只以上的仔鱼。

带鱼卵的仔鱼要求有眼睛、嘴巴,才能捕捞采集,否则必须放回池子。

 

不过,他表示,仔鱼存活率不高,若有50%存活就已列入极其成功行列。工人问题成最大隐患

他进一步解释,一些仔鱼本身天生就有缺陷,身体发育不良必须淘汰。此外,来自工人疏忽导致的纰漏也是导致仔鱼存活率不高的主因,譬如停电时无法及时使用备用电能、放错药,甚至忘记放药防治病虫害等等,造成仔鱼大量死亡。

曾氏表示,近来当地就有出口商面对35,000只银龙在运输到中国后全部死亡的意外发生。这是因为中国刚从疫情管控令下开放市场,相关出口商的订单纷来沓至,以致一次性出货太多,包装时间紧凑,过程出现纰漏,氧气不足,结果到了中国,所有银龙宣告缺氧死亡,造成严重损失。

根据曾氏多年实践,他认为以大马出口商的设备与工人数量、质素来看,每次出货量应大约20,000只才能确保存活至中国,太多只会导致意外发生,无法掌控存活率。

当发觉公鱼开始含卵,大约30~35天后就要采收仔鱼。采收太早,仔鱼还只是鱼卵未孵化,无法存活;太迟则被公鱼吃掉。

 

季节性生产

银龙繁殖模式与金龙几乎一样,都是采用自然生产。而银龙有季节性的生产日期,一般上,若气候理想,每年6~7月就取得生产。不过,2023年气候炎热,没有下雨,导致务边银龙生产季节延迟到7~8月才开始。

曾氏表示,为银龙催生,首要条件就是雨季,因此每年10~11月左右,雨季多,此时就取得盛产,而到了12月开始,产量才回缓下降,到了翌年1~2月基本毫无生产。

事实上,赤道国家最适合龙鱼养殖如金龙、红龙、银龙。曾氏表示,新加坡最适合,任何一种龙鱼都可在当地繁殖生产,只是新加坡地少,无法发展龙鱼养殖产业。

至于大马,大部分地方养殖银龙都不大理想,譬如柔佛,该地的银龙一开始生产2年后竟可完全停产1年之久,这对商业生产龙鱼的养殖户而言乃是致命伤,不过柔佛繁殖红龙、金龙尚算可以,只有银龙偏偏不理想。

除了人工饲料,曾健威也会投喂切片的罗非鱼块来促进银龙生长。

 

每口平均70多只仔鱼

每只银龙母鱼一年生一口,一口意味一只公鱼口所含的仔鱼数量。每口平均70~75只仔鱼。

母鱼生产率也不高,以一个养殖场拥有1,000只种鱼为例,当中有一半必须是母鱼才能获得高生产,不过500只中,大约400只母鱼在当季成功生产。这无形中增加养殖成本,毕竟没生产的母鱼还是得续养,待其下一次季节方能取得生产。

目前,曾氏每个养殖池的种鱼数量介于50~60只,当然,若拥有足够多的池子数量,每池密度可低至20~30只,这有利降低日后捕捞作业带来的损失。

曾氏表示,当种鱼太多时,捕捞取仔鱼过程就耗时更久,这会打扰到其他尚未取鱼仔的种鱼,一旦处理不当,受惊吓的种鱼就会吞下仔鱼,造成损失。


一次性捕捞

在捕捞过程中,带鱼卵的仔鱼要求有眼睛、嘴巴,才能捕捞采集,否则必须放回池子。因此,每次捕捞采集作业时,都必须抓准时间,确保仔鱼的成长阶段几乎相同,才一次性捕捞,这出于作业时都是整池所有鱼只一起捕捞,若一味增加捕捞作业,只会干扰种鱼导致吞仔鱼现象发生。

一般上,拥有多年实践的曾氏从公鱼泳姿就可看出是否含卵,因为公鱼要通过恰当游姿来推水入口,让鱼卵获得充足氧气。当发觉公鱼开始含卵,大约30~35天后就要采收仔鱼,最久40天,不然采收太早,仔鱼还只是鱼卵未孵化,无法存活;采收太迟,则被公鱼吃掉。

曾氏表示,只有老鱼会照顾仔鱼,新的种鱼通常都得人手采集仔鱼。



如果您在几秒钟后无法查看评论,请尝试重新加载页面。

还没订阅我们的杂志?
您现在可直接线上订阅我们的杂志

Shortcut - 农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