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5 2024
高雄弥陀刘文得20多年前开始以活菌及无用药方式养鱼,却又能高密度放养高存活率收成,他们每天在饲料中添加菌、乳酸菌及胺基酸,经发酵后才投喂,还备有电解水设备,必要时全池以电解水消毒……
刘家的养殖故事
刘家的养殖故事要从养二代刘文得的父亲开始说起,刘文得的父亲在民国50年代就开始从事养殖,早期曾经用大池养红蟳,以前没有人专养红蟳,当时刘文得父亲每次养殖红蟳收成都有几十笼,大都销到台北大饭店,赚了不少钱,后来因蟳苗供应不足,买不到蟳苗才没养。
刘文得说,他们几个兄弟遗传到父亲养殖基因,也都从事养殖,哥哥养种鱼出受精卵,弟弟做培育鱼苗,自己则专做养殖成鱼这区块。刘文得的儿子刘一民也在家帮忙养殖,刘家养殖事业已经是祖传三代了。刘一民在养殖之余也到高雄科技大学水圈学院水产养殖系进修学习,是郑安仓老师的学生,他加入百大青农,并获得高科大渔业团队的技术辅导。
刘家在20多年前就开始用活菌不用药做友善环境养殖,当初开始做产销履历时,号召同业一起做,被笑说加入这个没有用,只是多花钱。刘文得不管别人的想法,自己花钱买电脑,添设备,申请网路,认真做产销履历,他认为这是未来的趋势。现在回看过去,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神奇的是,刘家鱼塭是在没有中央排污系统的传统土池,不使用药物防治疾病,却还能做高密度养殖,放养密度是正常惯行养殖的2~3倍。
高密度养殖不成问题
刘家鱼塭面积不大,只有1甲多共5个池子,是传统土池。刘文得回忆表示,刚开始下海做养殖时,询问同业养鲈鱼应该要放多少?得到的建议是一池养6,000台斤就好,养成以后刘文得觉得养6,000斤的量很轻松,于是下一批就自行加码放1万斤的量,也是顺利养成,于是1万多斤、2万斤,2万多斤的放,也都是顺顺利利,做高密度养殖对刘文得来说不成问题。 “土池要做中央排污投资金额太大,可能养一辈子都赚不回来。”刘文得说。
以金目鲈养殖为例,一般一分地放养收成量约设定在1万台斤,而刘家则较一般高出许多,达3万台斤。很多人知道后都很惊讶,好像池子里面的鱼都抓不完。刘文得上一批的金目鲈放养4万6千尾鱼苗,两池总共5分多地养殖两年,养到1斤多规格开始间捕出售,2斤、4斤,最后收成的金目鲈已经达到6~8斤,4次捕捞总共收成约17万台斤。 “这批存活率和换肉率都很恐怖,鱼苗商还开玩笑说,如果大家都像你们这样养,他的鱼苗不知道要卖给谁?”刘文得说。
要仔细观察水色变化
刘文得说,既不用药又要高密度养殖,一定要有手艺才可以。养金目鲈这条鱼如果手艺有抓到,不只换肉率高,成长速度也会快。一般半年可以捕捞收成,养的顺利的话4个多月就可以开始捕捞。
通常密度高就容易生病,但是刘家父子有一套应对措施,在高密度养殖状况下也很少发病,像是附近池子有人连续好几年得到奴卡病,而他们都安然无事。 “奴卡病和池底关联比较大,池底保持好状态,就不容易得到。”刘一民说。
在养殖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水色变化,吃料顿料情况,这些都是池鱼发病的征兆,有些人养殖鱼生病了都不知道。池底顾好最重要,池底顾好鱼就不容易生病。刘一民说,他们的池子曾经有发生过蓝眼泪造成轰动,媒体争相前来采访。 “鱼塭在抽海水时多少都会引进一些夜光虫,能在鱼塭里大量繁殖表示水质条件好,如果环境不好,夜光虫一下子就死光了。”刘文得说。
接受高科大团队辅导养殖
刘一民说,他们从高雄科技大学的渔业辅导团队学习到许多养殖措施及观念,在过程中降低疾病的发生,维持良好的活存率。譬如说使用辅导团队培养的高纯度光合菌及各种益生菌,除了用来分解池底的排泄物、有机质等以外,也以益生菌新型养殖方式,在环境中作为优势菌种将病源菌加以抑制,避免病源爆发,以取代传统用药养殖方式,养出来的鱼没有土味。
刘一民指出,他们还有一套电解设备做为紧急消毒使用,养殖用水经电解之后,能产生次氯酸,可以有效地将养殖用水彻底杀灭溶藻弧菌等致病细菌及病毒。 “海水经低功率、短时间电解所产生的氯浓度就能够几乎杀灭100%的细菌和病毒,同时电解机制还能移除水中有毒害的亚硝酸盐及氨。”刘一民说。
电解消毒过后3天一切都要重新来过,各种益生菌也会被消除,要重新投入益生菌。在养殖界使用电解设备的人不多,因为这种设备界格不便宜,还损耗快,故障率高,相当耗电。
灵活的养殖策略
刘文得说,鱼塭能咸能淡最方便操作,淡水鱼或海水鱼都能养,如果只有海水水源,就只能限制在养海水鱼,养殖操作上较不灵活。
刘家目前主要放养金目鲈、午仔鱼和粉母,至于鱼塭收成后来年要放养哪个鱼种?会向大盘打听市场情报,哪边市场缺鱼?哪边鱼太多?这些资讯大盘最了解。 “过去养过许多个鱼种,连鲈鳗都养过,而且家里鱼塭位于弥陀旧港地区,离海边不远,能够直接抽海水进来,而且地下淡水水源也十分充足,放养鱼种可以从纯淡水、半咸水到纯海水,技术和水源都不是问题,只要未来市场价格看好的鱼种都可以放养。”刘一民说。
上一批放养的金目鲈鱼会分批卖也是经过市场评估做的操作,刘文得说,那批鱼养到1斤多时,先卖一部份,先赚一些成本回来,由鱼贩口中得知市场似乎缺鱼,价格还会再上涨,因此留下大部分继续饲养,再分批出售。当时1斤多的规格是卖60~70元一斤,最后一批6~8斤的大规格池边价是卖到100多元一斤。
在养鱼换肉率方面,刘文得很自豪地说,应该会比一般好,因为他们的饲料都要掺勒克益生菌以及胺基酸、乳酸菌,经过机器搅拌均匀发酵后才投喂。在成鱼阶段,每天十几包接近500公斤饲料要翻搅。讲到这里,刘妈妈在旁忍不住插嘴说,以前都是用人工翻搅饲料,每天掺到歪腰,鲈鱼从小苗就开始要喂用,养鱼比别人都辛苦,后来改用机器做才比较轻松。
这是每天的例行工作,丝毫不马虎,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回报是甘甜的。 “每天所有要投喂的饲料都要做这个动作,而且是从鱼苗阶段就开始。从小就把鱼虾肠胃顾好,日后对环境的抵抗力才会强。”刘一民说。
放养粉母全部自产自销
除了金目鲈以外,刘家有一个鱼塭专门用来养殖粉母仔(咸水吴郭鱼,另称罗非鱼),面积2分多,池水盐度1度半(15‰),去年放养8万尾粉母苗,每天抓一些由家人在弥陀小乡镇的市场摆摊位贩卖,卖多少抓多少,估计放养至今总共已抓了2万多斤,感觉好像抓不完。朋友笑说,7分满的水,抓完鱼只剩3分。
因为是自家养殖自己销售,没有透过鱼贩转手,所以在市场零售价比一般行情便宜10元,加上品质好无土味,因此在市场上非常受到欢迎,买过吃过的客人都会口耳相传,每天可以卖掉百来斤。刘文得说,粉母仔是土种吴郭鱼及台湾鲷杂交改良的品系,体色较淡,南部市场(嘉义以南)流行消费粉母仔,嘉义以北则多半消费黑公,也是土种吴郭鱼及台湾鲷杂交改良的品系,体色较黑,粉母及黑公会有这种分界是受到鱼贩行销手法的影响,行之有年了。
粉仔养3个月即可抓卖
外界(市场和消费者)误以为黑公是海水养殖,这其实是鱼贩宣传手法,现在不论是黑公或粉母仔大多是淡水养殖,即使有盐度也只有2~3厘(盐度2‰~3‰)。粉仔养3个月就可以抓,黑公需要6个月,两种鱼的池边价一样,但粉母仔因为生长较快,饲养期缩短,一斤成本比黑公省5元,因此粉母苗售价也比较贵,一尾台币0.5元,黑公苗则是0.25元。其实,黑公、粉母都是莫三比克种吴郭鱼的改良种,吴郭鱼的体色会因环境、水质、摄食等而有所不同,不能光看外表体色去判断品种。
刘家这池粉母曾有鱼贩要来收,他们不给收。鱼贩说,台湾目前黑公或粉母在市面上是供不应求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受到奴卡氏菌和链球菌困扰,导致活存率低,很多人养不起来,导致市场上缺鱼。 ◆
文■郑石勤 图■刘一民/郑石勤
(《养鱼世界》授权刊登)
If you can't see the comments after a few seconds, try reloading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