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水产世界

/

403-article-09

July 18 2025

十八丁血蚶 供不应求的连串原因

十八丁血蚶 供不应求的连串原因 - 农牧世界

Share this

Facebook WhatsApp图标 Telegram图标

十八丁血蚶,曾一度占据大马海产市场的主导地位,成为当地渔业的重要支柱。然而,近年来养蚶业面临气候遽变、海洋环境污染、蚶苗存活率偏低、偷蚶猖獗、技术滞后,加上老一辈养殖户相继退出等因素导致产量锐减,让这一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如此,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据悉有养殖户开始通过创新技术和品牌化经营寻求突破,冀望血蚶能在困境中重生……

李亚明(左)有四十多年的经验,他既慨叹如今养蚶业的艰辛,却也不想轻易放弃祖辈创下的基业。

 

十八丁(Kuala Sepetang)血蚶占据全马七成市场,兼顾出口新加坡、泰国、中国等地,但自2015年“蚶劫”以来,血蚶产量明显减少,迄今仍无法恢复到过去的水平。大气候遽变、海洋环境污染、蚶苗存活率偏低、偷蚶猖獗,加上老一辈养殖户相继退出,是造成血蚶供不应求的连串原因。

养蚶行业何去何从

回顾辉煌时期,十八丁养蚶户逾百家,蚶埕覆盖了广大的海床区域,每日外销多达2,000包,每包70公斤的新鲜血蚶。如今,与巅峰时期相比,养殖面积和从业人数大幅减少,预计不到原来的20%。

估计现在大大小小的养殖户约剩三十多家,每日产量也在持续下降,全区每日产量约为10吨左右。如今,养蚶形同夕阳行业,艰苦支撑。

十八丁出产的血蚶因其鲜艳的血色,肉质肥美以及更高的鲜甜度,深受市场欢迎。

 

聆听十八丁养蚶公会副主席李亚明的叙述时,深感业者需要克服的挑战依然严峻,在未来数年内,这一行业的复苏前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李氏指出,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养蚶,十八丁河口区域因咸淡水交融,海床深度适宜,且沼泽泥土不含沙质,为养蚶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养蚶成为十八丁的标志性产业。十八丁出产的血蚶呈鲜艳的血色,肉质厚实,鲜甜度更高,因此一直深受市场欢迎。

“但是这十来年情况变得糟糕,十八丁很多人放弃养血蚶了。以前瓜拉雪兰莪也有不少养殖户,据知现在几乎消失,其他地方如下霹雳的半港(Hutan Melintang),北霹雳瓜拉牛拉(Kuala Gula)尚保留零星的蚶埕。”

血蚶成熟时,渔民开着渔船行驶到蚶埕,用长柄铁笼捞蚶,工作相当吃力。

 

两次灾难重创业者

十八丁养蚶业可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当时渔民发现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尤其丰富的泥质滩涂非常适合蚶类生长,这种自然条件促成养蚶业蓬勃发展。

1970~1990年代是十八丁养蚶业的高峰期,吸引很多人竞相涌入这个行业。随着养殖、收成、清洗、包装等工序逐渐现代化,养蚶更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

可是好景不长,养蚶业突遭遇两次重大灾难,第一次是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尽管十八丁并未遭受直接的物理破坏,但生态环境的变化影响了蚶类自然生长。业者怀疑海床泥质结构被破坏,蚶类繁殖和生长周期受到干扰,产量开始大幅减少。

2015年再次经历重创,业者发现投放的蚶苗大量死亡,且死亡率在两个月内飙升至90%,每日外销的600包蚶下滑至不到100包,养殖户无一不蒙受惨重损失。此事件甚至惊动霹雳渔业局派人调查,可是化验结果显示水质没有异常,祸根至今不明。

渔船将一箩箩血蚶运回渔寮,吊上平台,等待下一步流程。

 

把控细节确保高产

十八丁养殖的血蚶,学名为Tegillarca granosa,这种蚶类在亚洲市场需求量大。养殖过程包括选定合适的海床、投放蚶苗、定期检查水质和海床状况。血蚶成熟后被采收,须清洗掉表面的泥沙,并进行消毒包装。包装后,产品会被冷藏运输,以保证新鲜度。由于血蚶捕捞后,只有48小时的保鲜期,所以必须以最新鲜最快速的时间送到消费市场。

李亚明经营的利明资源有限公司,从祖辈发展至今,成为家族生意,已有近百年历史。蚶埕总面积达300英亩,光是海上作业就需要11名工人,是十八丁最具规模且声誉良好的蚶商。

李亚明从13岁起便跟随父亲作业,至今累积四十多年经验。他表示,养蚶最费力且成本最高的部分,是不时要将生长中的蚶从一处搬到另一处,而且全程依靠人力,没有使用机械代劳。

上岸的血蚶先经过简单的处理,准备进入机器间清洗表面的泥沙并消毒。

 

环境天敌影响收成

李氏表示适合血蚶生长的环境是涨潮可达2米高,退潮时要能露出滩涂。泥质要软硬适中,如果泥质太硬蚶难以觅食,而太软又令蚶往下沉,窒息而死。此外,蚶苗密度太大也会影响蚶的成长速度,拖慢收成。

别以为血蚶有硬壳防身很安全,其实它们的天敌特别多,包括螺、螃蟹、魔鬼鱼、小虾都是对血蚶构成威胁的生物。每一周,工人都得下海检查泥质有无异样,血蚶是否正常生长,并捕捞天敌。一旦发现蚶埕情况异常,必须立刻将小蚶捞起,转移到其他蚶埕。

从投苗到收成,大约以15个月为一个周期。通常到了第8、9个月得要加倍留意,这时期的迁蚶工作会比往常频密,以设法提高收成。

血蚶经筛选分类及包装后,就会被冷藏,快速运送到消费市场,确保顾客购买到最新鲜的血蚶。

 

供需失衡业者失利

近年来血蚶活存率非常低。 “我投放大约1公斤4,000粒蚶苗,到收成时却只剩几百粒。有时候存活率更低至几巴仙。”李亚明苦笑说。所幸养殖户大多建立了固定的客户群,供需双方可直接对接。

李氏说,血蚶在本地跟外国的市场比重为7比3,每日需求量介于30~50吨,但是整个十八丁只能供应约20吨,产量赶不上需求,这情况使得血蚶价格飙升。新鲜血蚶通常根据体积的大小分成不同等级,从每公斤90粒~150粒不等。比如记者采访当天,90粒的批发时价约10令吉,150粒的批发时价约8令吉。显然价格不时波动且幅度大。

“新鲜血蚶以一包70公斤装出售,虽然养殖条件面对挑战,尽管这几年不至于断市,但是供应量少,导致价格上扬。”

即使产量不足,市场需求依然殷切,尤其在节假日期间,对优质血蚶的需求更为迫切。然而,由于供应不足,价格往往飙升,许多消费者和餐厅不得不转向其他替代品。

血蚶市场需求依然殷切,唯存活率偏低,收成不易预测,导致价格上扬。

 

产业转型突破困境

除了水质污染和产量问题,影响蚶类生长的剧变气候也对养殖户带来不小威胁。此外,全球市场的变化,如贸易政策和消费者饮食偏好的转变,也对该行业产生影响。

诸如血蚶难养,供应链条失衡等问题一再挤压业者,有者甚至灰心退场。但是,只要消费需求依然存在,养蚶业仍旧具有一定潜力。未来若能有效治理水质污染问题,并引入更科学的养殖方法,产量和品质还是有可能逐步恢复。

据闻,一些业者开始尝试通过改善养殖技术、引入环保措施和开展品牌化经营来寻找转机。例如,一些养殖户尝试使用更先进的水质管理系统,以减少污染的影响。

经过分类的血蚶入袋包装,以一包70公斤装输出市场。

 

水质管理系统分为几种。在人工化方面,目前普遍是需要进行水质管理,定期检查水质是否适合血蚶健康成长。由于养殖环境为天然环境,应尽可能提防水质突变对收成的影响。设备化方面,利用现代科技与技术进行实时数据监测,关注海洋水质的变化条件。比如,通过太阳能、风向、水流、水质及微生物检测设备等,进行数据跟进。

此外,一些企业将产品品牌化,突出十八丁血蚶的独特品质,以吸引高端市场。十八丁养蚶业的未来前景,或许将掌握在锐意进取的年轻一代手中。 ◆

文与图■谢觉辉




If you can't see the comments after a few seconds, try reloading the page.

Not subscribed to our magazine yet?
You can now subscribe to our magazines directly

Shortcut - 农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