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2 2025
近年来,鹿角蕨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掀起一股热潮,成为植栽爱好者的新宠。园艺家叶友光从爱好者转变为专业种植者,透过创新种植技巧与美学设计,让鹿角蕨成为居家绿意的艺术品。相比其他观叶植物,鹿角蕨不仅耐旱、病虫害少、养护简单,更因其稀缺性,在市场上拥有稳固的价值……
鹿角蕨(Platycerium),一种源自大自然的古老植物,正凭借其独特的造型和生长方式,在小众圈子里悄然兴起。虽然它不如常见的观赏植物那样广为人知,却以其稀有和美感,成为追求自然与个性之人眼中的珍品。
独特的叶片构造
鹿角蕨是一种附生植物,通常依附在树木或其他物体上生长,主要分布于湿润的环境,如热带雨林。由于根系不发达,它主要依靠叶片来吸收水分和养分。
鹿角蕨的叶片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宽大扁平、呈盾形的基叶,被称为营养叶(“冠”),负责捕捉落叶和雨水,为植株提供养分和水分。另一是细长弯曲的繁殖叶,即孢子叶(“手”),负责光合作用,并在成熟时释放孢子,以繁衍后代。
这种独特的叶片分工,使鹿角蕨在附生环境中能够高效地获取资源并完成繁殖,展现出卓越的适应能力。
打造适宜的栽培环境
在雪兰莪州乌鲁音(Ulu Yam),园艺家叶友光因偶然接触鹿角蕨而产生兴趣,最终从爱好发展为系统化种植与深入研究。
踏入他位于住宅区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满墙挂满了大小各异,形态独特的鹿角蕨。它们像鹿角分叉,层次分明的曲线如同鹿角一般灵动,有的像形态像展翅的飞鸟,每一片叶子轻盈流畅,也有像阳光的触须,繁殖叶向外延伸,无数条触须在探索光与空间,无不展现出源自热带雨林的柔韧与生机。
他提到,鹿角蕨通常依附树木,自然生长即可,但若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合适的环境与支持至关重要。因此,叶友光在室内安装了冷气和加湿器,以营造理想的生长条件。
他认为,作为商品,植物的“外观”也是价值的一部分:“不论是花卉还是其他观赏植物,我们都应倾尽全力把它们种植得最好。观赏植物本该让人心生愉悦,如果不健康或者有瑕疵,又怎能吸引人呢?”只要种得好,植物不仅能让人愉悦,也能在顾客眼中传递出品质。
因此他强调:“改善环境是成功养殖的关键。如果我们不注重改善环境,却期待比别人做得更好是不现实的。只要环境设置得当,并做好日常维护,养殖的植物便会自然茁壮成长。”
日本最早精心培育
鹿角蕨原生于东南亚、澳洲、非洲及南美洲,拥有18个原生种。叶友光表示,如今市面上的大部分鹿角蕨,尤其是价格较高的品种,实际上都是这些原生种经过自然或人工交配后的后代。交配种通过有性繁殖,融合不同原生种的特性,不仅形态多样,环境适应力也更强。
马来西亚约有4、5个原生品种,包括亚洲猴脑鹿角蕨(Platycerium ridleyi)、皇冠鹿角蕨(P. coronarium)、爪哇鹿角蕨(P. javae)和何其美鹿角蕨(P. hornstedtii)。它们属于大型鹿角蕨,成熟时可长至2~3米,展现壮丽身姿。
日本是最早开始收藏和精细化培育鹿角蕨的国家之一,他们从泰国引进优良品,精心将其打造成艺术品,提升观赏价值和市场价格。随后,台湾进一步精致化了这一过程,培育更多高质量品种,并积极参加展览,提高公众对鹿角蕨的认识和兴趣。
叶氏分析,相较于日本和台湾,马来西亚的鹿角蕨流行稍晚些,但近年来也逐渐兴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自然元素装饰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购买鹿角蕨。此外,新加坡的城市绿化中也广泛使用了鹿角蕨,为城市增添了自然之美。
在这次的专访中,他特别详细介绍了来自非洲的原生品种——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的非洲飞猴鹿角蕨,并分享了其特殊的生长习性及种植心得。
“这种鹿角蕨在非洲生长环境中表现得很好,但在马来西亚或一些炎热的国家,很多人不了解它的习性,往往按照一般的养殖方法来对待,结果并不理想。实际上,这种鹿角蕨非常不耐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5°C左右。在我们的大热天气下,常常超过30°C甚至达到35°C,这样的温度对它来说太高了。”
温室种植造就高品质
叶友光的温室采用密封的塑料盒作为混播环境,关键在于精准控制内外温度的平衡。如果外部温度超过30℃,盒内温度就会迅速升高。因此需全天候开启冷气,将温度维持在25℃。
此外,温室内还安装了补光灯,确保植物获得充足光照。他解释道:“恒定的温度和稳定的光照,配合精准调控的浇水和施肥计划,可大大减轻植物的成长压力,并显着减少病虫害的威胁。”
与传统的自然种植相比,温室种植在比赛和展示场合展现出显着优势。 “自然环境的变化难以预测,阳光过强或暴雨频繁都会对植物造成难以逆转的损害。比如,一些本应参展的珍贵植物,可能因为突如其来的高温或强烈的阳光导致叶片黄化,甚至出现黑点。”
他接着说:“然而,在温室种植条件下,这些不可控因素都被有效规避。植物能够在低压力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最终展现出更高的品质和更为优雅的形态。这种对环境变量的全面掌控,显着提升了种植成果。”
通过侧芽与孢子繁殖
鹿角蕨拥有独特而高效的繁殖方式。 “你看,它不仅会长出侧芽,还能够通过孢子繁殖。”他指着鹿角蕨向我们介绍:“当孢子成熟时,我们会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用于播种。而在自然环境中,这些孢子会随着风飘到适宜生长的地方,落地生根。这种高效的繁殖方式,让鹿角蕨几乎不可能面临灭绝的威胁。”
实验成果显示,通过播种和温室盒子繁育的鹿角蕨,成长过程更加理想,其形态和健康状况甚至优于自然环境下生长的个体。
此外,鹿角蕨的侧芽也是繁殖的重要途径。他补充道:“侧芽可以直接用于繁殖,并且保持与母株完全相同的特性。如果是从孢子播种的后代,虽然它们的血统依然纯正,但在外观上可能会略有差异。例如,叶片的纹路深浅、颜色或形状,往往就像同一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一样,无法完全一致。这种自然的多样性,也是它们的独特魅力所在。”
养护省力上板需耐心
鹿角蕨是气根性植物,耐旱性强,因此他选择水苔作为介质,并配合科学的管理方法。
“水苔保水保肥效果好,能降低浇水频率。我们记录每次浇水和施肥日期,根据植株的成熟度调整用量,比如幼株需水量较少,随着根系发达再适当增加水分和肥料。”
鹿角蕨喜欢温暖湿润且光照适中的环境。正确的养护方法对于保持鹿角蕨的健康至关重要,叶友光分享了一些具体的养殖技巧,帮助其他爱好者更好地照顾自己的鹿角蕨。
光照条件:可选择正面的自然光,或补光灯。
浇水方式:以水苔种植的鹿角蕨,可通过浸泡的方法来保持基质表面湿润。当水苔干了才拿去泡水,确保充分吸水后再放回原处。
肥料供给:适量施加缓释型肥料有助于促进生长,通常每3、4个月施肥一次即可。
上板过程:鹿角蕨上板是指将鹿角蕨固定在木板或其他介质上的过程,以更好地展示其观赏性和自然形态。上板的过程极其讲究时间和耐心,稍有不慎便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形态。需要至少要等3个月以上,让鹿角蕨的根基足够稳固后,再进行上板处理。否则其叶片前端——俗称“脸”,可能会因为受力不均而生长畸形,甚至弯曲受损。种植鹿角蕨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足够的耐心等待,才能让这植物艺术展现出最完美的姿态。
交流与合作推动发展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个人影响力的扩大,叶友光意识到,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行业的进步离不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他感慨道:“泰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们有专门的协会组织各种活动。”为了推动本地园艺发展,他积极参与各类论坛,并与其他爱好者建立紧密联系。
他提到:“现在很多人在网上售卖鹿角蕨,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也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增长。”他希望通过努力,使此行业更加规范有序。
鹿角蕨从原生热带雨林的自由成长到温室中的精心呵护,它承载着人与自然对话的智慧,也让生命的顽强和脆弱共存于眼前。
叶友光园艺家的热忱与坚守,让鹿角蕨不仅成为园艺世界中的独特艺术,更成为一种生活哲学的隐喻——在追求精益求精的同时,不忘回归纯粹与本真。鹿角蕨的枝叶在空气中勾画美丽,也提醒我们:热爱与坚持总能绽放出独一无二的价值。
正如他自己所说:“植物或者花卉,它必须要跟某些东西结合,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日复一日的繁复养护中,与自然深度链接。相信在未来日子里,会有更多人因叶友光的努力而爱上鹿角蕨,共同见证这片绿色世界的精彩绽放。 ◆
文与图■薇瑜
If you can't see the comments after a few seconds, try reloading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