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ticle

/

种植世界

/

408-article-18

November 03 2025

13台无人机满园飞 高效管理高标准榴梿

13台无人机满园飞  高效管理高标准榴梿 - 农牧世界

Share this

Facebook WhatsApp图标 Telegram图标

朵蓝朵蓝创办人Acid杨燕珊从零起步,一路钻研农业知识。在她精心规划的300亩果园中,运用无人机精准洒药与科学管理养护,有效克服病虫害难题,大幅提升果实的品质与产量,打造出高标准的榴梿品牌……

智能农业,这一曾经被视为充满科技感与未来气息的概念,如今已逐渐成为我国各大农业园区的核心驱动力。朵蓝朵蓝(Dooran˙Dooran)创办人Acid杨燕珊坚信:“榴梿是果王,但我们从未赋予它应有的地位。”凭借这一信念,她成功打造出知名榴梿品牌。而今,她更将智能农耕技术注入传统榴梿产业,以科技提升作业效率,打造出兼具品质与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Acid杨燕珊(左)与榴梿师傅许友福携手合作,在传承老一辈榴梿种植经验的同时,将智能农耕技术带入未来。

 

从门外汉到领航者

Acid在接受《农牧世界》专访时透露,朵蓝朵蓝榴梿园依托智能农业设备无人机和创新理念,虽只是初步应用,却已吸引了同行广泛关注。智能农耕设备的使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让榴梿园成为周边园区的亮点。由于这类技术尚未普及,加上许多大型园区并不对外开放,更突显其前瞻性和稀有性。

她回忆起那段摸着石头过河的经历,在无人机首次升空的那一刻,团队便面临了新挑战——如何精准控制洒水量?怎样设定航线才能达到人工喷洒的效果?为此,他们进行大量实验,甚至打着雨伞守在树下,仔细观察喷洒情况,直到找到理想方案。仅是无人机的设置,他们就花了2~3个月优化。即使正式投入使用,也持续微调地图、喷洒剂量和飞行速度,最终才获得满意的成果。

杨燕珊以创新与执着,成功打造具市场竞争力的榴梿品牌——朵蓝朵蓝,将果王推向全新高度

 

从对农业一无所知、连榴梿都不会剖的初学者,她一步步成长为众多农友争相请教的对象。在这片占地300亩的榴梿园里,无人机已成了得力助手。一台价值8万令吉的无人机投入使用后,从喷洒虫药、叶面肥,能够全面照顾每一片叶子。

无人机产生的强劲气流,可以将药剂和肥料均匀喷洒至叶片正反两面,确保每棵树都得到充分的照顾。

目前,园内已经配备13台无人机,预计年底前增加至20台,以全面覆盖300英亩的地区。整个园区被划分为40多个区域,每区都设有专属起飞点。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无人机每天都在不间断地运作。

价值8万令吉的无人机装备,肩负果园迈向智能农耕的重任,确保榴梿树从根到叶都得到全面的照护。

 

科学的养护方式

杨燕珊表示,对榴梿种植人来说,虫害特别是甲壳虫的侵袭,是一大挑战。甲壳虫常啃食嫩叶,导致树叶凋零,一旦树叶脱落,树木便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生存能力也大幅下降。为了防控虫害,园区定期利用无人机喷洒虫药,确保叶片健康茂盛。

榴梿树的健康生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壤。每棵树每年都会施加120公斤有机肥料,以维持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是榴梿园健康生长的关键所在。此外,根据树木的营养需求,还会补充21公斤的化肥,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这一科学的养护方式不仅能确保土壤的长期健康,还能让榴梿树在每个季节保持最佳状态。

在智能农业的加持下,朵蓝朵蓝榴梿园每年能迎来大约一季半的丰收。主要季节产量丰富、品质优越,而另一个较小的季节则提供额外的收成。通过科学管理与精心呵护,不仅提高了榴梿产量,质量也得到了保障。

一车无人机设备,为果园管理提供智能化支持。

 

不断优化果实质量

除了销售榴梿,杨燕珊最近热衷于邀请榴梿爱好者亲临果园,在产地享受榴梿盛宴。她热情分享种植榴梿的故事,解答种种疑惑,并揭示如今全年享用新鲜榴梿的秘密。

她说,得益于现代运输的飞速发展,马来西亚人如今几乎全年都能品尝到美味的榴梿。过去,只有在榴梿季节时,消费者才能在距离产地较近的地方享用新鲜榴梿。而现在,无论是在吉隆坡、新山,还是更偏远的地区,都能轻松购得来自各州的优质榴梿。譬如八打灵SS2这样的榴梿热点,就能做到全年供应新鲜榴梿,广受消费者青睐。

作为后起之秀的榴梿种植人,每天品尝榴梿对她已不只是乐趣,更是日常工作的重要一环。通过品尝,她能精准判断当季榴梿的口感和风味是否达标,并根据榴梿的颜色、果皮的开裂情况等细微差别,判断出施肥是否充足,土壤中的钙含量是否合理。这种经验积累,让她能够在每一季中不断优化榴梿的质量。

枝繁叶茂的榴梿树,在季风与阳光滋养下茁壮成长。结合科技与自然,果园迎来品质与产量兼备的丰收季。

 

为榴梿产业注入新活力

智能农业的崛起,不仅为榴梿园带来了丰收和市场优势,也为整个榴梿种植业注入了新活力。然而,技术的普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智能技术尚未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许多种植人因信息匮乏而难以迈出科技种植的第一步。就如同杨燕珊与团队曾经所经历的艰辛探索,他们凭借毅力与创新精神突破了种种限制,才换来如今的成果。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报导,为榴梿业者带来新的视角与思考,也让更多人认识智能农业的广阔前景。唯有找到合适的技术合作伙伴,才能顺利迈出从传统走向科技转型的第一步,共同推动产业走向高效、可持续的未来。

未来,智能农业将不再是少数先行者的专利,而将成为每位种植人手中的利器,助力创造出更多农业奇迹,迎接农业4.0的时代变革! ◆

文与图■薇瑜

Image Caption

 



If you can't see the comments after a few seconds, try reloading the page.

Not subscribed to our magazine yet?
You can now subscribe to our magazines directly

Shortcut - 农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