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30 2025
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沙巴的山榴梿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颜色闻名。红色和橙色的山榴梿更是引起了农业专家和美食爱好者的广泛关注。这些鲜艳色彩的榴梿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迹,也为当地农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山榴梿美味与否,或许各人口味不同,但如今还能有机会看见和一尝山榴梿可说是个难得机遇,味道,或许已是其次了。
据说,如果有一种水果可以激发其爱好者前往数百公里外以品尝,那一定是指“水果之王”榴梿,而大多数人熟悉的是主流榴梿品种如猫山王和黑刺或甘榜榴梿。而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沙巴的山榴梿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颜色闻名。红色和橙色的山榴梿(Dalit, Durio graveolens)更是引起了农业专家和美食爱好者的广泛关注。这些鲜艳色彩的榴梿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迹,也为当地农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Dalit一般分红橙肉两种
Dalit山榴梿一般上被指分为红肉和橙肉两种。据报导称,Dalit榴梿从森林地带引出后,经过30年共3代的顺化后,如今得以适合在各个地方栽种,甚至已引进西马一带进行种植。 Dalit皮薄肉甜,比普通榴梿品种小,味道并没有那么强烈,但它特别美昧香甜,而且多吃也不怕喉咙痛或热气。
■ 红肉榴梿
红肉榴梿以其血红色的果肉闻名,是一种在沙巴独特的榴梿种类,属于稀有水果的类别,经常出现在婆罗洲旅游册上,因此成为本地和国际游客追捧的水果。因为罕见难寻其价格昂贵,为榴梿采集和种植者带来可观的收入。
这种榴梿分布在加里曼丹、砂拉越等婆罗洲的其他地区,只是名字有所不同,在沙巴,它通常被称为红肉榴梿,或简称为红榴梿,另一些地方会称它为Marahang、Maraang、Durian Isi Merah等等。
红肉榴梿与其他商业化榴梿有几个显著的区别,比如它的大小、刺的锋利程度、果肉的颜色,最重要的是它鲜艳的红色果肉。尽管体积小,每个果实的重量约为250到300克,但果实在采摘时需要小心处理,因为它的刺非常尖锐。
红肉榴梿果肉很粘稠,带有浓郁的油脂感,但味道奇淡,没有甜味。吃过的人对它的评语也似乎两极化——有的认为非常美味,极力推崇;有的则认为毫无味道,乏善可陈。
据说,红肉山榴梿的吃法各异。有的说要让果壳自行开启后,才够熟、够味,才好吃,而沙巴原住民则把它用来制作发酵榴梿Tempoyak,即取果肉后加入辣椒、盐等调味料制成。 Tempoyak通常与江鱼仔和臭豆一起烹炒,或与河鱼和菜心及笋一起煮成一道开胃菜。
■ 橙肉榴梿
在沙巴和砂拉越,除了极为难见的红肉山榴梿,还有橙肉山榴梿,亦称为橙榴梿,其果肉呈鲜艳的橙色,风味同样独特。这种品种在砂拉越的热带雨林中也十分常见,其果壳通常为深绿色或褐色。橙色榴梿的果实风味较为柔和,带有一丝淡淡的柑橘香。
橙肉山榴梿的果壳和红肉山榴梿果壳一样呈黄色,体积和刺都较小而细,果肉很薄也很黏,味道虽淡却可口。由于体积较小,一般上是以一小堆式售卖。
濒临灭绝的山榴梿
其实除了红肉和橙肉两种Dalit山榴梿,在沙巴和砂拉越的野生榴梿中,也有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归类为近危(NT)濒临灭绝的品种如:
■ Isu 榴梿(Durio oxleyanus)
Isu榴梿在砂拉越被称为Nisa榴梿,在加里曼丹被称为Kerantungan,汶莱和沙巴则称Sukang。据说Isu榴梿是森林中最好的榴梿品种之一。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分类,这种榴梿被列为未来可能濒临绝种(NT)。
Isu榴梿因其粗壮笔直且少有空洞的树干,被伐木者认为是高价值的树种,并被归类为轻质硬木。
Isu榴梿果实大小不一,最小的只有拳头大小,而最大的则可达足球大小。其细长且弯曲的刺使果实看起来庞大且果肉丰满,但实际上打开后可能只有一两房,最多有3房。 未成熟时,其外壳呈明亮的绿色,成熟后则转为黄绿色并掉落。果肉呈黄橙色,质地细腻,香气较淡,果肉薄。
■ 红皮榴梿(Durio dulcis)
红皮榴梿(Durian Kulit Merah)在当地被称为Lahong、Lahung、Tutong或Marangang。外壳呈红紫色,果肉为黄色,像甘榜榴梿一样有5房。味道和香气有点像熟透的蛇皮果,部分人也形容它吃起来的感觉像是在吃有酵母味的白面包。
红皮榴梿虽然有5房,但要按房切开会比较困难,除非成熟到自然裂开。所以通常被切成两半,然后用手指挖出果肉享用。因为果肉较少,喜爱红皮榴梿的人通常可以一次吃下10粒。
■ Pakan榴梿(Durio kutejensis)
Pakan榴梿又被当地居民称为Nyekak、Ukak、Lukak、Lai,主要在砂拉越中部和北部野生生长。它的外壳呈黄橙色,与Isu榴梿相比,刺较短且表面较为柔软。果肉呈橘色,相较于甘榜榴梿,果肉较薄但质地不会过软,味道更甜且油脂含量较高,并带有一丝苦味。
难以说清楚的山榴梿种类
关于东马山榴梿的种类,即使在山里亲自捡拾山榴梿售卖的原住民,相信也难以说得清楚。大部分的山榴梿主要是野生或由老一辈人所栽种,生长在深山树林里,村民通常要走很远的山路、在树龄超过半世纪与硕大如木桐的山榴梿树下捡拾,才能供应到市场或在路边摆卖。
山榴梿美味与否,或许各人口味不同,但如今还能有机会看见和一尝山榴梿可说是个难得机遇,味道,或许已是其次了。 ◆
如果您在几秒钟后无法查看评论,请尝试重新加载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