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章

/

禽畜世界

/

404-article-09

August 20 2025

中国畜禽育种技术创新 培育新品种京典北京鸭

中国畜禽育种技术创新  培育新品种京典北京鸭 - 农牧世界

分享这个

Facebook WhatsApp图标 Telegram图标

作为一个14亿多人口的国家,如果中国发生粮食危机,将是难以想象的全球灾难。不过,自1978年中国实施经济改革以来的40多年间,粮食自给率始终维持在95%以上,这样的成就得归功于孜孜不怠的专家研发精神,这些技术创新的实际效果,已经在产业发展中得到了充分证明,就如肉质、出肉率皆有显著提升的专用烤鸭新品种“京典北京鸭”。


侯卓成教授强调高科技检查方式能够帮助科研专家准确获取肉眼无法观察、人工难以测量的重要基因数据。

 

崛起的中国在现代农业发展的浪潮中,畜禽育种技术的革新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养殖业的面貌。

获取人工难以测量基因数据

据《农民日报》报导,一群科研专家从给鸡鸭做B超、拍CT Scan(电脑断层扫描),到使用“芯片”(Chip)选育品种,再到运用冻精技术实现性别控制……这些原本只在人类医疗领域常见的高科技手段,如今已成为中国畜禽育种领域的重要工具。然而,不得不承认,这一系列技术创新,发挥着令人惊讶的作用,不仅大幅提升了育种效率,更为中国畜禽种业的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全国水禽遗传改良计划委员会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侯卓成解释道:“这些检查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准确获取肉眼无法观察、人工难以测量的重要基因数据。”侯教授进一步说,育种工作的基石在于大量准确的表型测定数据,包括鸭的皮脂率、皮脂厚产肉量、繁殖性能、蛋品质等多个关键指标。


科研专家运用高科技为北京鸭进行育种CT,以取得关键指标。

 

人工扒鸭皮要10分钟

然而,传统的测定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以测定皮脂率为例,过去需要将鸭屠宰后进行人工扒皮,这不仅意味着无法保留优质个体进行后续育种,更面临着技术要求高、时间成本大的挑战。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扒一张鸭皮也需要约10分钟。”侯卓成教授以自己20多年的工作经验举例说明,“若要在每年期限前完成5万只鸭的测定工作,以传统方法人工扒鸭皮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促使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测定方法。”

为解决传统测量方法的局限性,研究人员首先开发出了标准化的体长测量设备。通过将鸭固定在特制平台上,利用滑轨上的推拉块可以快速测量鸭的体长、脖长等指标。但这种方法仍然存在因鸭的活动,而产生测量误差的问题。


畜禽育种技术为北京烤鸭的品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肉质、出肉率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应用医学影像技术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Medical Imaging Technique)的发展成熟,侯卓成团队开始尝试将这些先进技术应用于鸭育种领域。

2011年,团队率先将人用B超技术引入肉鸭皮脂厚度测定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2017年左右,团队更进一步引入了CT扫描技术。“相比B超,CT扫描能够提供更加精确的切片影像,更好地识别皮脂、胸肌厚度、肝脏等育种关键指标。”

侯卓成教授表示:“但这项技术的应用并非简单的移植,我们需要建立起鸭CT图片与性状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开发专门的解读系统。”

经过大量实验和反覆验证,研究团队最终成功开发出了肉鸭皮脂、肌肉图像识别方法及解读系统软件。这一突破使得相关性状数据的测定和收集工作变得更加快速准确,大幅提升了育种的精确度。


创新成果推动产业发展

这些技术创新的实际效果,已经在产业发展中得到了充分证明。以侯卓成团队为例,他们成功培育出了烤鸭专用新品种“京典北京鸭”,为提升北京烤鸭的品质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种新品种不仅保持了传统北京鸭的优良特性,更在肉质、出肉率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除了影像技术外,现代畜禽育种还广泛采用了基因芯片技术和性别控制技术。基因芯片技术能够快速筛选和定位目标性状相关的基因,大大提高了选种效率;而性别控制技术则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养殖需求,优化生产效益。

这些高科技育种手段的广泛应用,不仅简化了育种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显著提升了育种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在这些创新技术的推动下,中国畜禽种业正在实现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

整理■丽玲 图■中国农业大学/网络



如果您在几秒钟后无法查看评论,请尝试重新加载页面。

还没订阅我们的杂志?
您现在可直接线上订阅我们的杂志

Shortcut - 农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