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10 2025
来自槟城的张天宋从电子厂工程师转身投入海上渔业,不仅接下父亲的养殖事业,还在槟岛木寇山水域打造一座人气渔排,开放生态观光,让游客亲海、喂鱼、尝海鲜。他以小而美的模式经营渔业观光,用诚意服务创造口碑,也让沉闷的海上作业注入活力与希望……
槟岛水域不仅拥有孕育各类鱼产的丰富资源,更因幽静迷人的景色,具备发展渔业观光的有利条件。目前,岛上多个地点已有著名渔业观光项目进驻,透过专业的质量管理,为游客提供结合海上休闲、生态体验与豪爽餐饮于一体的旅游模式。
海丰渔业创办人张杨碧于1990年在浮罗勿洞起家,早年渔排历经海啸与红潮重创,2014年迁至木冠山水域,持续至今。
电子工程师转战渔场
位于木寇山(Pulau Jerejak)的海丰渔业,虽然开放至今仅有一两年光景,但主人家已有35年的水产养殖经验,现由第二代接班,延续家业之余,也注入新创活力。
创始人张杨碧早在1990年起家,前期在浮罗山背的浮罗勿洞搭建简易四方格子渔排,养殖各类食用鱼。期间经历海啸、红潮等重创,鱼群大量死亡,挑战重重。为寻求更好的发展,海丰于2014年迁移至木冠山水域,持续经营至今。
现任总执行长张天宋,原为电子工程师,曾于槟城电子厂任职。但是,水产养殖对他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因为从小学时代开始,每逢学校假期,他都得到渔排帮忙父亲打下手。即便就业后仍在周休日回到渔排帮忙。
由于政府当局的苛刻条例管制,农渔业常面对人力短缺问题,而海丰坚持雇用合法外劳。 2016年,张天宋为了减轻父亲负担,把心一横辞去电子厂的优差,全职投入鱼场经营。
张天宋原任电子工程师,2016年为分担父亲重担辞职返乡,正式接手家族养殖场,将渔排转型为人气观光点。
一个建议激发的灵感
木寇山水域目前有十多家渔场运作,其中海丰渔业持有临时地契(TOL)约16,000 平方米,设有380口网箱,主要养殖红鱼、龙虎斑、红鲷、红狮、金鲳、金目鲈等六、七种咸水鱼。
对于当地的养殖环境,张天宋表示非常满意,因为该水域海床偏深、水流通畅、水质理想,尤其海丰的基地刚好位于槟城一桥与二桥之间,阻挡了不小风浪,加上源源的潮水流向印度洋,是一个非常适合深海鱼种生存的环境。
优越的据点也让渔产运输更为便捷。其一年产量估计达到50吨,月销4~5吨,主要交托鱼商批发至全马各地以及新加坡市场。
投入渔业观光的契机,来自一个偶然的提议。从小在渔业里打滚的张天宋,原本对海洋牧场环境习以为常,直到某次电子厂的同事到访渔排,感觉非常新鲜、兴奋,遂建议他开放参观,才让他开始萌生经营观光的念头。
起初我和弟弟轮值,一人负责早上,一人负责下午时段,中午12时至下午3时形成空窗,工人也在休息,我就想大可利用那3个小时,于是便有了中午时段的旅游配套。
随着访客人数增加,又有顾客建议开放傍晚时段。于是,海丰逐步发展为分中午与傍晚两个时段接待团体,满足游客的需求。
海丰渔业创办人张杨碧于1990年在浮罗勿洞起家,早年渔排历经海啸与红潮重创,2014年迁至木冠山水域,持续至今。
海上活动配套人气高
早在2020年期间,张天宋便有意拓展休闲渔业,可惜突然遇上新冠疫情,加上外劳短缺,计划被迫搁置。直到近年雇用了足够工人,他才正式投入海上观光项目。
海丰目前拥有两艘载客船,由考获驾船执照的张天宋亲自接载游客,周末最低4~5人即可成行,平日则需要凑足10人。每逢学校假期、连假、公假与周末,来电预约的订单常达高峰,平日人潮相对宽松。
海上活动配套全程3小时,自Seri Jerjak码头启航,乘船出海环岛,途经槟城一桥、二桥海域,若运气好,还能见到海豚在海面跳跃。抵达木寇山的浮动养殖场后,旅客可与鱼群近距离互动,体验喂鱼、捉鱼,或享受垂钓乐趣;也能拍照打卡、选购鲜鱼。部分体验项目及升级餐点将另外收费。
遇到对养殖管理感兴趣的游客,他们也会为他们讲解渔排实际操作以及海上养殖的作业流程。
配套包含一顿丰盛的6~7道海鲜料理,并附赠水果、红豆冰与饮料。若选择升级至豪华版,更能享用膏黄螃蟹、龙虎斑及鱼鳞冻等佳肴,令人食指大动。
“我们希望游客在海天一色的自然背景下,享受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一些游客对养殖管理特感兴趣,我们也会尽量讲解,让他们了解渔排实际操作、网箱设施与作业流程,以及海上养殖的真实面貌。”他说,通过体验活动,将养殖生态环境与教育、休闲、美食串联起来,是大城市人们难得的魅力所在。
海上活动配套全程3小时,旅客可与鱼群近距离互动,体验喂鱼、捉鱼,悠闲垂钓,并享用由其父亲与弟弟掌厨的丰盛海鲜料理,让不少游客直呼超值又难忘。
此外,回程时船家会选择不同航线,满足游客对槟城另一侧海景的探索欲,尤其傍晚时分,漫天彩霞更为旅程增色不少。
他强调,海丰的海上之旅具有浓厚的家庭式风味,全程由他亲自接单、驾船与导览,父亲与弟弟则掌厨,为游客端上热腾腾的海鲜大餐。不少人因菜色可口、份量十足赞不绝口,甚至打包带回。
海丰平均每周接待约200名游客,来自全马各地与中、港、台地区。尤其榴梿季节,更吸引大批海外游客慕名而来。多数体验后的游客觉得物超所值,进而透过口耳相传介绍亲友,再次光临的回头客不在少数。
海丰平均每周接待约200名游客。榴梿季节更吸引大批海外游客慕名而来。
同行多元化拓展新局
目前,整个渔场由张天宋与父亲、弟弟及1名本地员工负责旅游接待,并配有7名外劳从事日常养殖工作,人手还算充裕。他认为,若再增聘4名外劳,管理效率会更佳。
张天宋认同“同行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在专注养殖本业的同时,也开拓生态旅游项目,善用渔排空间创造附加价值。他坦言:如果要兼做批发生意,其实是不容易的,因为无暇分身。但在鱼场内推动旅游体验,则较容易兼顾。
目前,海丰的营运重心仍以养殖为主,约占8成收入,其余两成来自旅游活动。谈及现况,他感慨道:“本地养殖业蛮悲哀的,投放的成本高昂,风险难控,不时出现亏损或仅持平的情况。”
他表示,海上的工作相当苦闷,开放渔排参观难免造成工作量增加,不过工人们看起来却更开心了,因为有机会接触不同的游客,为日复一日的单调海上生活带来了新鲜感与活力。他们还能与客人分享由厨房准备的海鲜餐,这样的互动氛围比以往更好,工作更有干劲了。
木寇山多家渔排结合观光,推出钓鱼、巡航等体验,打破对养殖业的刻板印象。
坚持用诚意打动旅客
询及经营渔业观光成功之道,他认为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打造独特的渔场体验与原汁原味的海鲜料理,他希望游客掏腰包付费时感觉超值。
他指出,接待安排必须量力而为,不能为了追求利益接下超出负荷的订单。渔业观光需要动用船只,包办护送游客出入的服务,时间及空间皆有定数。假如游客统统延迟离场,遇上海况恶劣或天色昏暗,对船家而言将形成极大压力。
“海丰不追求爆单,即便最高容量可达70~80人,我们每个时段接到60人便喊停。所谓小而美,我们坚持以诚意服务,把每个顾客的体验感拉满,这才是上策。”虽然他谦虚表示目前尚谈不上很成功,但目前几乎所有参访团皆给予高度评价。
张天宋善用渔排空间创造附加价值,在专注养殖本业的同时开拓生态旅游项目,让养殖场玩出新商机!
他相信,渔业观光已成为一种盛行的旅游型态,随着条件成熟,未来会有更多养殖业者投入其中,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生态旅游体验。
他补充,木寇山一带已有几家渔排发展各具特色的项目,如垂钓体验、日落巡航等。这不仅有助于打破外界对养殖业的刻板印象,也促进政策沟通与社会理解。他表示:“养殖人多年来默默耕耘,少有受到鼓励。透过开放接触外界,不但能争取更多支持,也让这个产业朝向永续发展。”◆
文■谢觉辉 图■张天宋















如果您在几秒钟后无法查看评论,请尝试重新加载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