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19 2025
大马榴梿果园投资渐成热点,吸引了不少希望获得高回报率的非农业行业投资者。但投资者在进行果园投资前,必须了解其背后的风险与挑战。诸如果园的地理位置、品种选择、管理水平和劳动力供应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的稳定性……
马来西亚的榴梿果园投资,近年来因为市场行情看好,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果园的买卖交易也随之活跃。广义的说,果园投资除了种植土地买卖,也增加了油棕、橡胶等种植地的买卖,部分较为偏僻的地价甚至水涨船高,从资源得到最好配置的观点来看,确实给种植产业带来了升级的契机。
地价飙高驱动投资热潮
笔者曾在榴梿会议场合中,被国外听众询及大马种植榴梿的理想投资地点,也实实在在的目睹了1英亩榴梿果地从2020年不到的10万令吉,在短短4年间升值到40万令吉,且随着榴梿果树的成长越来越值钱,已经到了似乎没有天花板的局面。
根据2023年媒体公开的数据,市场上普遍的行情,2022年每英亩的果园售价为50,000~80,000令吉,上涨至2023年的每英亩70,000~120,000令吉(预估2025年还会继续上升)。
基本上,果园的具体价格取决于土地位置、榴梿树龄、树种以及种植管理水平。网路上有不少网民通过计算榴梿的投入和产出效益比,而基于这些言论也吸引了许多非农业行业的投资者。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尽管投资者基于当下的理性判断做出了投资,市场行情还是具有一定发展制约因素。主要的制约点,是在于能否找到适合的现场管理者。
2大因素决定投资成败
对榴梿投资的投入产出比作计算的前提,是假设一切条件均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理想标准。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2年马来西亚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为10%,而1991年该比例为19%。这一断崖式的下降,反映了大马经济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逐步转型的过程。
截至2022年,马来西亚共约有220万名登记在案的外籍劳工。为应对劳动力短缺,政府于2024年11月批准了特别配额,引进24,000余名外籍劳工。这明确反映了日常的农事劳务工作,不得不依赖缺口越来越大的外来劳动力。
其次是管理者的水平。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具备榴梿园精密化和系统化管理能力的人才在市场上可谓凤毛麟角。中小型果园管理者的“技术”多来源于农资零售店或厂家的业务员,而“知识”则主要依赖网络社群媒体,难以保证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稳定性。对于许多非农业出身的投资者而言,管理者往往被视为负责除草、打药、施肥的体力劳动者,难以认同高技术水平应有的价值。这种认知差距导致果园频繁交易,在各种发展制约因素下,不断有人脱手,也不断有人接手。
权衡时间与成本的投入
笔者在田间地头做辅导工作时,常遇到果园投资者来自非农业行业。在中介或市场营销的包装下,被榴梿产业的“高回报率”引发非理性投资。然而,值得强调的是,投资者不必具备特定资质才能参与榴梿投资,但在投资前应充分了解果园管理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在大马,人力短缺成为果园经营的主要风险和不确定性。笔者常用一个比喻来说明:种苗商出售的是时间,如果希望用金钱换取时间,就选购大苗,栽种后很快可以挂果。而另一种做法就是用时间节省金钱,购买小苗需要等待5年以上的培育期。
果地的买卖往往也取决于这几个因素,其中品种和树龄是关键指标。种植高端榴梿品种(如猫山王、黑刺)的果园,价格远高于普通品种。 5年以上的成熟猫山王榴梿果园交易价往往是普通树种的2~3倍。另外,靠近核心产区的果园,因供应链和技术资源更容易取得,通常具备较高的土地溢价。
绑芭的收益与风险
除了买卖外,榴梿果园的租赁模式也日益流行,俗称“绑芭”。园主和承包者以合同形式的农业经营模式,即园主将果园的管理、采摘权和销售权承包给个人或公司,而承包者负责日常管理、采摘和销售工作。这类承包者或公司一般具备成熟的技术背景,通过短期经营改造,让园地获取收益。承包者向地主支付固定的租金,或者按照榴梿产量或销售收入的比例分成。分成方式通常取决于双方的付出、树木的数量、树龄及品种等因素而定。
这类经营方式目前在高端榴梿品种(如猫山王、黑刺)的果园特别盛行,“绑芭”模式在全马各地十分普遍。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比如土地纠纷。在某些情况下,地主与承包者可能因合同条款或收益分配问题产生争议。如果承包者管理不善,可能导致榴梿园产量下降或病害蔓延,影响长期收益。此外,榴梿价格波动也对果园的盈利能力造成直接影响。尽管如此,“绑芭”仍被视为较有效率的园地利用和配置方式,也是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最符合经济规律的模式。 ◆
文与图■吴展才
如果您在几秒钟后无法查看评论,请尝试重新加载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