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7 2022
饲料保存不当易受污染 霉菌毒素破坏虾只内脏
养虾业者常将注意力放在病害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潜在威胁,譬如养殖环境和饲料引起的疾病。其中,饲料管理不当所引起的霉菌毒素就是导致养殖失败的关键之一。
饲料质量与虾只养殖成功息息相关,若饲料管理不当容易发霉,产生霉菌毒素(Mycotoxin),当虾只吃了这些饲料会造成肝胰腺损害致使大量死亡现象发生。
潮湿地区饲料污染严重
大部分养殖户往往会忽略饲料管理,而他们轻视虾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后果,很多时候乃出于对相关有毒代谢产物的信息掌握不足所致。
潮湿热带地区诸如东南亚国家面对水生生物的饲料污染非常普遍,究其原因,饲料原料质量低下和保存方法不正确是主要因素。
霉菌毒素是某些物种如霉菌发育过程中次级代谢的产物,通常这些霉菌毒素在农产品收获前、收获后以及运输或储存过程中都会出现在农产品上,特别是植物性蛋白的应用趋势和因着经济需求而被用来替代动物性蛋白情况的出现,从而增加了真菌毒素的产生。
霉菌毒素种类多,计有曲霉菌、青霉菌和镰刀菌毒素。这些毒素污染饲料时,将会影响虾的生长和健康状况。这些有毒物质有些是已知的致癌物,例如黄曲霉毒养虾业者常将注意力放在病害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潜在威胁,譬如养殖环境和饲料引起的疾病。
其中,饲料管理不当所引起的霉菌毒素就是导致养殖失败的关键之一。
饲料保存不当易受污染霉菌毒素破坏虾只内脏素B1(AFB1)、赭曲霉毒素A、伏马毒素B1等。
黄曲霉毒素B1破坏肝组织
黄曲霉毒素B1影响虾只生长性能、饲料转化率、消化率以及生理和组织的恶化,特别是在肝组织上。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当黄曲霉毒素B1浓度增加到500~2,500ppb(parts per billion),虾只的生长会下降,当2,500ppb的黄曲霉毒素B1添加到饲料中时,存活率甚至降至26.32%。
基本上,虾只食用100~2,500ppb浓度的黄曲霉毒素B1,其肝胰腺在8周后就会出现明显的组织学变化,伴有肝萎缩,随后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即便仅喂食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为50ppb的饲料,2周后的虾肝组织和触角腺同样呈异常状态。
不同虾种不同病发时间
对虾只有影响的其他有害毒素还包括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赭曲霉毒素A(OTA)、玉米赤霉烯酮(ZON)和T-2毒素。
镰刀菌属生产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也称为呕吐毒素。饲料中含有200、500和1,000ppb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会显著降低南美白对虾的体重和生长。
另外,0.1ppm(parts per million)的T-2毒素即能对南美白对虾的生长产生不良后果,而斑节对虾在2ppm水平时生长会降低。
不同的虾只品种面对T-2毒素都会有不同的影响,一般上,斑节对虾在喂食10周后出现肝胰腺组织萎缩、变性以及造血组织和淋巴器官的恶化改变,南美白对虾则在8周左右。当然,喂饲1ppm玉米赤霉烯酮的虾只也会出现相同的病理。
抑制虾只免疫系统
有充分证据表明,使用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会抑制虾只免疫系统并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这些毒素大多数通过抑制参与免疫功能的重要蛋白质的合成来削弱免疫系统。血细胞与固定的吞噬细胞结合形成虾免疫系统的免疫成分,因此减少其数量可导致抗病性降低,使虾更容易受到感染。
饲料和原料中的霉菌毒素污染是事实,环球范围内的霉菌毒素增加使得所提供的任何食物都可能含有一种或多种毒素。它们有些是无形或无味的毒素,对水产健康有重要影响。
尽管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存在对水产养殖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但养殖户可采用多种选择来预防或减少毒性风险,这些措施包括仔细选择原材料、保持食品和原材料的良好储存条件及使用霉菌毒素解毒产品。 ◆
If you can't see the comments after a few seconds, try reloading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