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04 2025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专家警示,花卉产业正面临五小害虫的严重威胁。这些小型害虫体积虽小,但繁殖力惊人,破坏性极大,可导致花卉产量下降和经济损失。专家强调,必须通过农业、物理性、生物性和化学防治等多层次措施,加强防控其入侵和扩散,减少损失。
笔者受邀以马来西亚蔬果花业合作社顾问身份,出席2024年12月21日在广东省佛山市举办的“第二届大湾区观赏园艺论坛”(由广东省园艺学会主办)。其间,专程拜访了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并受到农业入侵生物防控研究室主任齐国君研究员和吕利华教授的接见。双方针对热带花卉小型害虫的危害及防控进行深入交流。
五小害虫危害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两位专家均为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农业入侵生物防控研究团队成员,曾来我国进行学习交流和技术调研,因此相当了解我国花卉产业所面对的难题。
席间,两位专家证实了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夜盗蛾。该害虫具有食性广、繁殖力强、迁飞扩散快等特点,多年前已经从原产地——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跨境迁入东南亚,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花卉产业作为室内及庭院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迅速崛起为新兴产业。其中,金马仑高原已成为我国主要花卉生产区域。
在花卉集约化栽培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问题尤为普遍和突出,特别是吸汁类害虫的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制约了花卉产业的发展。吸汁类害虫包括蚜虫、蚧、粉虱、蓟马和叶螨,合称为花卉“五小害虫”。这些小型害虫常聚集在花卉的枝、茎及花部位,利用刺吸式或锉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造成枝叶及花朵卷曲,枯萎甚至死亡。
此外,这些害虫分泌的蜜露容易诱发煤污病,并传播病毒病,削弱植株的长势,严重影响花卉的观赏价值,给花卉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齐国君主任和吕利华教授详细说明了多种热带花卉小型害虫的危害。
(一)蚜虫类
蚜虫(又称密虫、腻虫)是半翅目(Homoptera)球蚜总科(Adelgoidea)和蚜总科(Aphidoidea)的统称。常见危害花卉的种类包括棉蚜、桃蚜、月季长管蚜、菊小长管蚜、夹竹桃蚜、葡萄根瘤蚜等。
蚜虫体小而软,大小如针头,体色因种类而异,通常有绿色、黄色、黑色、茶色等,虫体多为椭圆形,少数为长纺锤形或扁椭圆形,分有翅、无翅两种类型,有翅蚜可随风向远距离迁飞扩散。蚜虫生活史复杂,繁殖力强,可孤雌或有性繁殖,且世代重叠明显。
蚜虫口器为刺吸式口器,以若虫和成虫形式聚集在植株嫩叶、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吸食汁液,造成植株叶片发黄、皱缩、畸形,严重影响植株长势和观赏价值。此外,它们分泌的蜜露诱发煤污病,影响植株光合作用、传播病毒病,导致植株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二)蚧类
蚧类(又称介壳虫)是半翅目蚧总科(Coccoidea)的统称,种类繁多,其中以粉蚧科、蜡蚧科及盾蚧科最为常见,包括康氏粉蚧、扶桑绵粉蚧、木瓜秀粉蚧、龟蜡蚧、红蜡蚧、矢尖蚧、桑白盾蚧、草履蚧、吹绵蚧、日本松干蚧等。
蚧类数量众多,形态多样,属于典型的雌雄二型昆虫。雌成虫的体型大小因种类而异,多呈椭圆形、线形或牡蛎形等,体表常覆盖蜡质分泌物,或背部高度硬化而裸露。雌成虫无翅,一般很少活动甚至终生不动。雄成虫则体型柔弱,通常具有一对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口器一般已退化无法取食,但生殖器发达,寿命较短。
蚧类拥有刺吸式口器,雌成虫和若虫常聚集在植株枝、叶、果等部位吸食汁液,造成枝叶枯萎、形成瘤瘿或果实脱落,严重削弱植株的长势,甚至丧失商品价值。蚧类分泌的蜜露还可诱发煤污病,进一步影响光合作用。部分种类可传播植物病毒病,对花卉危害较大。
(三)粉虱类
粉虱是半翅目粉虱科(Aleyrodidae)昆虫的统称,常见危害花卉的种类包括烟粉虱、温室白粉虱、柑橘粉虱和黑刺粉虱。粉虱体型较小,虫体呈淡黄色或褐色,翅膀多为白色且覆有白色蜡质分泌物。其生殖方式以两性生殖为主,偶有孤雌生殖,世代重叠明显,生命周期短且繁殖速度快。
粉虱具有刺吸式口器,成虫和若虫常聚集在叶背和嫩枝吸食汁液,导致叶片褪绿及出现黄白斑点。其分泌的蜜露和蜡质易诱发煤污病,使植物光合作用受阻。此外,大部分粉虱是病毒性植物病害的重要传播媒介,可导致花卉畸形甚至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四)蓟马类
蓟马是缨翅目(Thysanoptera)昆虫的统称,常见危害花卉的种类有西花蓟马、花蓟马、茶黄蓟马、黄胸蓟马和烟蓟马等。蓟马体型极微小,一般介于1~2mm,若虫虫体呈白色、黄色、橘色或桃红色,成虫多为黄色、棕色或黑色,翅狭长如带,翅周缘覆有长而密集的缨毛。其以孤雌生殖为主,偶有两性生殖,雄成虫极为罕见。
蓟马具有锉吸式口器,成虫和若虫通过刺破植物表皮组织吸取汁液,导致嫩叶和嫩梢硬化、卷曲甚至枯萎,有些还能形成虫瘿,严重影响花卉的观赏价值。更为严重的是,部分蓟马种类可传播多种病毒性疾病,对花卉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五)叶螨类
叶螨(又称红蜘蛛、蛛螨)是蛛形纲(Arachnida)叶螨科(Tetranychidae)植食螨类的统称。常见危害花卉的种类包括朱砂叶螨、二斑叶螨、柑橘全爪螨、柏小爪螨、山楂叶螨等。叶螨体型极微小,体长只有0.2~1mm,虫体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多样(如红、橙、褐、黄、绿),且相对扁平。生殖方式以两性生殖为主,也可营孤雌生殖,生活周期短,繁殖速度快。
叶螨为刺吸式口器,常群居于植物叶背,以成螨、若螨刺吸植物汁液并吐丝结网。在危害初期,叶片正面会出现针尖状褪绿斑点。危害严重时叶片会失绿枯死,甚至在植株茎叶顶部拉丝结网,严重影响花卉的观赏价值。此外,不少螨类还可传播植物病害,对植物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多面向解决病虫害
花卉小型害虫具有个体小、隐蔽性强、繁殖力高、扩散速度快等特征。由于受害初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导致错过最佳防治时期,进而快速繁殖并暴发成灾。盲目使用化学防治不仅收效甚微,且易产生抗药性,进一步增加防控难度。
中国资深植保专家吕利华研究员,凭借近几年来曾在我国访问考察的经验,对金马仑高原花卉虫害问题有深入了解,为我国花卉蔬果种植的农友罗列了多项有效的防控措施,解决病虫害困扰。
★农业防治
✅ 加强花卉的栽培及水肥管理,合理修剪及增强树势等,提高植株抵御虫害的能力。
✅ 及时修剪并集中销毁带虫枝条,清理枯枝落叶与周边杂草,减少害虫栖息、产卵及越冬场所,降低虫源基数。
✅ 在花园或苗圃周边种植蜜源植物,改善生态环境,满足天敌昆虫的取食需求、提供庇护所,以促进其种群增长。
★物理防治
✅ 利用蚜虫、粉虱、蓟马等害虫的趋色性,悬挂黄板或蓝板进行诱杀。
✅ 使用引诱剂或性信息素,配合粘虫板对小型害虫进行诱杀措施。
✅ 在花卉植株基部涂抹凡士林或油脂,阻止蚂蚁上树取食害虫分泌的蜜露,从而阻断蚂蚁与害虫之间形成互惠关系。
★生物防治
✅ 花卉小型害虫的天敌资源非常丰富,可选择采用控害效果较好的瓢虫、草岭、花蝽、食蚜蝇、捕食螨、寄生蜂等天敌昆虫,或利用蜡蚧轮枝菌、白僵菌等昆虫病原微生物,持续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 此外,还可选择合适的昆虫生长调节剂、植物源农药及微生物农药,控制害虫危害。
★化学防治
✅ 化学防治应根据害虫的产卵及生活习性,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和方法;鉴于蚧、粉虱等害虫的体表覆盖着蜡质层,需配合使用洗衣粉或渗透剂等助剂,并在蜡质层尚未形成且对药剂敏感的低龄若虫期进行施药。
✅ 选用内吸性和渗透性强、兼具触杀和胃毒作用且持效期长的药剂,同时采用多种农药交替使用,以延缓害虫的抗药性。
✅ 此外,对于花卉设施大棚,通过采用烟雾剂进行密闭熏蒸,可有效控制小型害虫的危害。 ◆
文与图■刘伟霖
If you can't see the comments after a few seconds, try reloading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