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14 2025
在彭亨州,曾经繁盛的可可种植业如今已逐渐式微,仅存的可可园屈指可数。然而,植明生却始终不曾放弃,几十年来倾注心血,不断尝试改良,以提升产量和品质。面对全球市场价格的波动,他对未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希望可可价格回升能带动本地种植业的复苏……
说到巧克力,离不开其主要原材料——可可豆。尽管全球可可豆需求量增高,本土可可种植却走下坡,能坚持至今的种植者屈指可数,皆是经验老到的行业老行尊。如今,在彭亨州而连宋区(Jeransong),仅剩植明生一家经营6英亩的可可园,他们的产品都卖予中介人,再送到工厂进行加工。
同行放弃他依然坚持
可可园管理人植明生指出,他目前有300多棵可可树,皆是他亲自栽种。 1984年,他开始种植可可,最初栽种的是米种(原生树)。 1987年学习到嫁接技术后,他开始在原生树上试验嫁接PBC 130品种,虽然收成丰盛,但抵御干枝病的能力低。后来,在可可局官员的推荐下,他改换嫁接PBC 123、KKM 1、KKM 22等抗病能力高的品种。
植明生的可可园历史悠久,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他当年亲手栽种的树苗,如今已成长为40年的老树,每逢花期后都硕果累累。他表示,一般树龄8年以上的可可树会达产量高峰,但他的老树依然高产,令人惊叹。
他说,可可树通常要3年以上才开始结果,为了缩短产期,他后期采用了嫁接法,即取用年轻树枝嫁接老树枝,只需2年就可开始结果,让经济效益更大化。
马来西亚原是可可盛产地,但如今,可可业已经逐渐成了夕阳种植业,乏人问津。在强盛时期,彭亨而连宋区是可可种植重镇,如今仅剩植明生仍在坚持,他自认对可可情有独钟,纵使同行们渐渐放弃,他依然不弃不离。
目前,至少98%以上的可可树园已经改种其他作物,其中以油棕居多。虽然油棕的利润丰硕,且较为容易种植及管理,但是他依然不为其所动。
每年可收成2次
可可从结果到成熟需要4~6个月,每年收成2次,约4月开始结果,主要收成期为8月,并可于11~12月进行第二次采收。可可果实呈荚状,长15~30厘米,未成熟时表皮为绿色,成熟后转为黄色。
“可可本身带有强烈的酸味,须经过发酵去酸,因此采收后需剥开果实,取出种子静置在桶里发酵。数日后,再放在太阳下曝晒,经过连日曝晒后,可可豆会散发浓郁的可可香味。”
每棵可可树1年可产20公斤可可豆,每次产量150颗左右,如果管理得当,产量会更高。他强调:“要大量种植才能看到经济收益。”
光照与修剪的讲究
可可幼苗非常娇贵,既不可直接被阳光直射,又需要适宜的湿度,因此种植过程较为复杂,相当耗费心神照料。
植明生表示,可可幼苗的遮阴面积要达到70%,而成熟的大树则需30%遮阴。此外,为了方便采收,在修剪可可树时,应尽量维持在8尺以下的高度。
“曾结出果实的位置会重复结果,因此采收时必须特别保护树干和果实生长点。”
“每颗可可果平均包含30~40粒可可豆。切开果皮后,会看到包覆着的种子,直接食用口感像红毛榴梿。然而,要制作可可产品,必须先经过发酵和暴晒。”
可可树全身是宝,很多农民会将可可果、果肉、果壳充分利用,果壳常被去除或制成化肥。
调整种植间距避虫害
植明生表示,可可树最大的威胁来自粉蚧所引起的枝条肿瘤病、干枝病及黑果病。 1980年代至1999年,而连宋是高产量、优质可可的出产地,但随着可可蛾、干枝病及黑果病的侵袭,农友们损失惨重,纷纷缴械投降。
2001年,干枝病爆发,种植者用尽了一切方法都无法根除。由于当年科技尚不发达,农友们普遍种植PBC 130品种,该品种对干枝病的抵抗力极低,其他品种也不能有效抵御病害。面对困境,农友们求助无门,只能自力更生,反复尝试嫁接技术,寻求应对之道。
为了减少病虫害影响,植明生调整了种植方式。他回顾,早期每棵可可树的种植间距是8~12尺,后来发现树身的透光度越高,虫害越少,因此逐步将间距扩大到15尺。“当树身的透光度强,就可以减少虫害,我觉得这个方式很有效。”
他指出,密集栽种虽能让树枝相互支撑,提高授粉率,但容易加重虫害问题。尽管采取了优化种植间距的方式,农药使用仍不可避免。由于害虫难除且树病繁杂,农民面临沉重的成本问题。植明生透露,以往每年喷洒3次农药已足够,如今则必须常月喷洒1次,有时仍难以完全控制虫害。 ”
栽种2年既有收成
植明生认为,可可树的农艺管理比其他作物(如油棕)复杂,尤其在施肥方面,多数种植者使用高化肥料。因为有机肥的效果较慢,打果率不高,而化学肥料更符合经济效益。
通常,可可树采收后会陆续开花,每年至少开出6,000~10,000朵花,但只有1~2%的花可顺利发育成果荚。这也是可可果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目前,多数可可树为实生苗栽植,导致生育期不稳定。若养分充足,每年可采收2次。
整体而言,从成株栽培至果实成熟,需时2年左右。每次收成,每棵可可树能产出约20公斤可可豆。
需求量增价格一直上涨
植明生坦言,近年来可可农得到的报酬属高位,目前每公斤已达18令吉。
他回顾,在1990年代初期,每公斤价格不超过2令吉。1997年上涨至6令吉,2011年达到10令吉左右,此后十数年的价格都维持在每公斤7~12令吉之间浮动。今年,全球对可可的需求量增加,加上种植者纷纷转向其他农作物,致使供不应求,价格也随之提升。
面对国内外市场形势大好,可可产业正迎来新的高峰。然而,种植者必需重新扩大栽种规模,而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援。
他认为,政府应加强可可种植研究,协助农友提高生产力。毕竟,我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可可,更何况可可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之一。若政府肯投入足够的资源,可可业必能迎来另一个春天。◆
文■李晓婷 图■植明生
If you can't see the comments after a few seconds, try reloading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