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10 2025
自2020年以来,大马榴梿园地的市场交易价格在短短4年内持续攀升,截至2024年末已达每英亩10万令吉的水平。促使果园频繁交易的最大原因是什么?榴梿园地买卖依然算是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吗?而制约马来西亚榴梿产业发展的因素又为何?本文专访榴梿种植园技术总监龚志良博士,探讨园地行情及如何优化管理以提升果园竞争力……
我们曾在今年初的文章中探讨过马来西亚榴梿果园的买卖行情。尽管疫情曾造成影响,自2020年以来,大马榴梿园地的市场交易价格在短短4年内持续攀升,截至2024年末已达每英亩(约0.404公顷)10万令吉的水平。虽然2025年第一季度的市场表现略显疲软,我们仍决定继续深入探讨这一课题。
2大短板制约产业发展
本期专访了马来西亚技术员龚志良博士,他同时是一名果园管理者,由他亲述接手榴梿园地、投入管理、修复土壤与植株,直至逐步恢复生机的心路历程,与读者分享他的经验。
龚博士统筹所有一线管理日常工作,并制定资材投入预算等。承包的200亩果地,在他的计划和改造下,呈现了180度的华丽转身。也让我们再次验证了年初文章中的关键观点:外劳与农业管理技术,是当前制约马来西亚榴梿产业发展的两大核心因素。中小型果园在技术方面相对匮乏,主要依赖零散的网络知识,缺乏系统化培训和专业指导,导致管理水平与品控方面难以确保长期正向发展。
在劳动力方面,小园主往往在农忙时期人手紧缺,陷入困境。由于人力投入不足,施肥、修枝、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常常不到位,导致果园问题反复发生,形成恶性循环。这不仅影响产量与果品质量,也削弱了果园长远经营的可持续性。
本次专访将从行情和技术两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以下为问答内容的整理。
问:关于榴梿果园的买卖行情,您认为2023~2024年是否仍呈上升趋势?目前价格大致处于什么水平?
龚博士:我目前负责管理两个果园地块。第一个位于吉隆坡周边的万挠(Rawang),面积约200英亩,我在2020年接手,当时交易价大约是每英亩20万令吉。根据我们近期的了解,该区域果园的市场估值已涨至每英亩30万令吉左右。第二块地位于森美兰州淡边(Tampin),面积9英亩,接手时每英亩行情是35万令吉,现在大致在50万令吉左右。
整体而言,我个人感觉,从2024年年底开始,市场活跃度明显下降,尤其是在榴梿园地交易方面,虽然有不少业主有意出售,但实际成交量非常低,可说是近5年来最冷清的阶段。进入2025年后,整体市场仍然低迷,尚未出现明显回温的迹象。
问:您能否说明目前您接手管理的果园的经营状况?
龚博士:第一个果园万挠榴梿园面积约200英亩,园内榴梿树平均树龄为5年,约有5,500棵。刚接手时,整体园况相当不理想,树势普遍较弱,因此我们持续投入时间与资源进行修复与管理。虽然从去年底开始,部分树木陆续开花结果,今年的产量已有初步提升,但整体树势仍需时间恢复,预计至少还需要3年的持续管理,才能达到7年树的挂果水平。
第二个果园面积较小,部分原有树况不佳,因此我们重新种植了150株榴梿苗,目前苗龄为1.5年,树高已达3.5米,正处于健康生长阶段。
问:您认为促使果园频繁交易的最大原因是什么?榴梿园地买卖依然算是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吗?
龚博士:榴梿果园频繁交易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出于土地投资的考量。榴梿的市场价格高,加上果园附带的收益潜力,使得这类地块比传统油棕园更具吸引力。不过,大多数买家其实并不打算长期经营榴梿园,而是看中了土地的升值空间。真正靠种植榴梿赚钱的其实是少数。从投资角度来看,如果管理得当,加上选址合适、品种优良,榴梿园是具有潜力的。但它也是一个投入周期长、管理要求高的项目,不见得适合所有投资者。
问:在大面积榴梿果园的管理中,最大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是否可以大致做一个百分比分布?
龚博士:大面积果园的管理成本中,人工费用占最大份额,大约60%,包括一线统筹负责人和基础管理人员。资材成本如肥料、农药和工具等,约占40%。其中,营养品就占了10%~12%,这部分很关键,因为充足的养分是树木良好表现的基础。不同阶段的果园,成本结构稍有变化,比如刚接手时,修复投入较大,主要包括土壤修复的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到了产果期则投入大量的平衡元素肥料。
问:在您看来,榴梿园的成败更取决于技术管理,还是劳动力?
龚博士:我认为,果园管理的成败最关键还是技术管理。管理者必须具备前瞻性,确保在关键时刻立刻执行必要的操作,而不是等问题发生后再去补救。这就是技术管理的核心——提前规划、及时落实。当然,工人同样重要,但他们的配合程度必须能够跟得上管理者的要求。再好的管理计划,如果执行不到位也没用。最终决定一个果园能不能长远发展,取决于现场管理者的思维与能力。他需要准确判断问题,知道采用何种策略并立刻执行到位。但说到底,出资者的决策才是关键因素。在大型园区里,投资方、果园拥有者和现场管理者的技术能力和视角差异,往往决定了他们是否能齐心协力推动发展。如果只是要把果地管理好,问题其实相对简单。技术上,很多由土地条件、果树品种或树龄带来的问题都能克服。重要的是资金、管理理念和农业资源的无缝整合,团队才有正确的努力方向。
问:现在很多种植者都会通过网络获取种植资讯,您认为这些信息对您有帮助吗?
龚博士:网络上的资讯确实非常丰富,但大多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对我来说,最关键的是读者是否具备扎实、正确的农业基础知识。如果没有基本功,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很容易被误导。有些资料确实能带来启发,但也有很多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甚至错误百出。我们必须具备判断力和筛选能力,能够辨别哪些信息值得参考,哪些则应避开。所以,我认为网络资讯并非不能用,而是要懂得如何使用,懂得过滤和取舍,这才是最重要的。
问:请您分享一些目前在果园管理中总结出的实用经验或管理窍门以让读者借鉴?
龚博士:我们特别重视季节性的施肥配方和管理方案。榴梿树的整体健康必须摆在第一位,只有树健康,营养管理和技术引导才能有效提升果实的品质与产量。
另外,土壤的健康也极为关键。我们发现,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往往会在几年内造成土壤板结、酸化或盐化,这些问题都会直接限制果园未来的发展潜力。因此,我们选择效益良好的缓释肥,并要求员工进行“穴施”方式施肥,除了防止肥料流失,更重要的是给树体创造良好的根际效益,简单来说,根系会主动追逐养分,从而提升树体活力。
问: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你们目前的施肥和打药管理方式?
龚博士:我们目前主要使用本地生产的缓释肥料,用法和用量已经相对成熟,全年大约施用2~3次,作为基础营养供给。
在叶面肥与植保方面,我们基本是搭配进行,每2~3周喷施一次,特别是在开花前后加强补充钙、镁、硼等微量元素,以支持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
基本上我们的管理原则是以预防为主,尽量在病虫害或缺素症状出现前就进行干预,把问题控制在萌芽阶段,避免事后补救带来的损失。 ◆
文与图■吴展才
If you can't see the comments after a few seconds, try reloading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