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22 2025
随着全球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加,星源渔业作为台湾渔电共生大场,聘请拥有40年水产养殖经验的达人张东升担任总经理,挑战台湾最大规模的渔电共生养殖规划与执行。 2023年成功放养第一批乌鱼,收成达61,436台斤,取卵率高达72%。这一结合了绿能发电与生态养殖的新模式,将成为台湾水产养殖业转型的范本……
2024年10月中旬,笔者来到台湾养殖重镇——台南七股,这里的鱼塭和过去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观,一排排的太阳能板,整齐划一的圆柱,突兀地占据着的养殖鱼塭,太阳能科技与传统水产养殖在这里混居,形成鲜明的对比。没错,这就是近年最夯的渔电共生养殖产业。
绿能转型引领产业趋势
七股区旧称七股寮,在台湾的最西端,属于滨海地区,地形多为沙洲、泻湖及潮汐滩地,还有后期开发的大面积鱼塭。智慧能源领导品牌泓德能源旗下的星源渔业的渔电共生“日运案场”就座落在这个养殖繁华地区。
本期故事主角是皮肤黝黑声音宏亮的张东升,人称东哥,与笔者是40年的老朋友了。东哥早期做水车业务时就常待在东南亚,职业生涯大多待在国外从事水产养殖相关职务,曾经管理过印尼苏门答腊岛南端楠榜省(Lampung)的4,000公顷的世界最大养虾场。 “因疫情暂时回台,因缘际会下接下星源渔业总经理职务,负责渔电共生的养殖规划和执行。”东哥说。
在谈到渔电共生时,东哥表示,发展绿能其实不只是渔电共生的养殖这么单纯,还攸关许多电子高科技业的外销竞争力。以台积电为例,自2024年开始大量采购绿电,原因是其重要客户Apple宣布企业100%采用再生能源目标,也要求供应链逐步达到100%使用再生能源。另外,许多贸易体将开始执行“碳关税”政策。因此发展绿能是台湾维持外销竞争力的唯一的解决之道。
根据场区条件决定放养物种
星源渔业位于台南七股的渔电共生养殖“日运案场”占地58公顷,养殖池部分共规划26池,水面积约22公顷。东哥表示,因案场占地广大,必须以企业化方式管理经营,星源提供了当地渔民及养殖青年一个优质的工作场域,招募的员工有台湾海洋大学、中山大学、嘉义大学、澎湖科技大学、屏东科技大学与高雄科技大学等养殖本科系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以及创造地方的经济繁荣。
星源渔业的养殖视水质及鱼池环境条件而决定放养种类,七股日运案场因为缺乏淡水水源,只有下雨才有淡水,因此要在七股做养殖并不容易,经过评估决定以养殖乌鱼为主,其他放养物种有虱目鱼、白虾、龙虎斑等,未来会加入象牙凤螺项目。
为了克服比其他地区更为严苛的天候及地利条件,养殖团队从“防疫优先”、“放养密度”、“养殖水体环境”及“投喂管理”等4面向着手。盐度高的鱼塭通常养殖物成长慢,活存风险高,但若是养殖成功,鱼虾肉质也会更为紧实而鲜甜。
“室外型渔电共生案场的饲养方式、管理工作、捕捞收成等,因为多了太阳能板的关系,在鱼塭规划设计时就已经把影响考虑进去,其他的饲养方式和工作原理和一般养殖没什么两样。”东哥说。
第一批乌鱼顺利收成
日运案场在2023年3月第一次放养乌鱼,场内放养的乌鱼苗在搬入日运案场之前的2个星期,会将两地的水质条件事先检测,并做适当调整,让两地水质接近。 “看似一个早上简单的放养工作,其实在半个月前就做了大量的准备。”东哥说。
星源渔业的乌鱼从头到尾都在100%纯海水中养殖,海水盐度达到千分之廿五以上,浓缩了海水的咸香,并以混养虱目鱼和白虾的生态工法养殖。
去年(2024年)3月放养的第一批养殖乌鱼已经在年底收成。东哥表示,当冬天来临时,在东北季风的刺激下,乌鱼会将这段期间所囤积的油脂,结卵成金黄色的乌鱼子。星源的养殖技术员从11月初就开始密切观察天气变化和乌鱼进食状况,根据经验评估出乌鱼卵最丰满的时机进行捕捞收成,卵还没成熟的,就留下继续第三年养殖。去年成功收成61,436台斤的乌鱼,收成规格为2.2~2.5台斤,共产出约27,155片乌鱼子,取卵率达72%。
星源乌鱼池混养的虱目鱼是在2023年5月放养,年底11~12月收成,这批虱目鱼共收成33,717台斤,收成规格为1.1~1.5台斤/尾。
乌鱼池混养的白虾是在2024年4月和8月两度放养,在同一年的8~9月、11~12月两度收成,白虾收成规格是20~50尾斤,两度共收4,951台斤,白虾首次收成超越预期。
星源渔业推动ESG永续发展
东哥表示,星源渔业第一批放养的乌鱼结卵率超过70%,成绩非常好,加工完成的乌鱼子透过官方社群平台将片装与一口吃礼盒直接销售给大众。团队正积极开发合作通路,目标是符合“从产地到餐桌”,用自然的生产方式,提供安全且在地化的食材,减少中间的流程,直送消费者手中。
目前,台湾白虾消费市场约7成仰赖进口,东哥表示,星源渔业推行“从产地到餐桌”理念,是希望争取大众对于台湾养殖业的信心,以在地化渔获供应本土市场。在推行过程中也能达成环境永续和文化永续双重目标。 “星源渔业养殖收成的水产品都有透过农委会推动的产销履历(TAP),经第三方公正单位验证、遵照台湾良好农业规范(TGAP)并可进行产品溯源。”东哥说。
星源渔业与合作通路及终端消费者的沟通时可带着大家一起走入产地,认识食农教育与食安议题,并且通过认识在地化食材,让民众进一步认识食材背后的文化脉胳。这些努力与作为,都在直接与间接的协助推动联合国2030永续发展目标(SDGs),包含2消除饥饿、11永续城乡和12责任消费及生产。
渔电创造台湾养殖第二春
东哥最后表示,星源渔业为泓德能源之渔电共生的水产品牌,除了延请养殖专家进行专业养殖规划,更透过与当地渔民及养殖青年的合作,创造地方共生、共荣、共好。使用100%纯海水养殖与生态养殖工法,滋养新鲜美味的水产品。我们的目标是推动绿电的普及化和生活化,引领能源转型,实现净零碳排的未来。
台湾的水产养殖是走在全世界的最前面,但我们正面临养殖人口逐渐老年化,加上多属小农经营型态,加上财务因素,鱼池的整备略显不足,如果由渔电共生企业介入协助经营,能够把养殖环境做的更完善,提供就业机会,让年轻人回乡养殖的意愿提高,可以创造台湾养殖的第二春。 ◆
(《养鱼世界》授权刊登)
如果您在几秒钟后无法查看评论,请尝试重新加载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