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章

/

禽畜世界

/

409-article-10

November 13 2025

饮食习惯影响消费需求 大马养鹅业的机遇与挑战

饮食习惯影响消费需求  大马养鹅业的机遇与挑战 - 农牧世界

分享这个

Facebook WhatsApp图标 Telegram图标

长期以来,鹅肉则因饮食文化、宗教习惯与市场接受度等因素,始终处于边缘。然而,随着消费者对特色食材与高品质肉品的兴趣提升,加上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与观光农业的兴起,养鹅业逐渐显露出潜在商机。尽管仍面对气候、成本与技术等挑战,越来越多农户与业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一产业的可能性……

在马来西亚的家禽养殖业中,鸡肉产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马来西亚家禽业产值预计将从2023年的约186.3万公吨增长至2028年的204.8万公吨,年均增长率为1.5%

然而,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家禽产业中,养鹅业仍处于相对小众的地位,但正因为其小规模特性,反而蕴藏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机遇。


饮食习惯影响养鹅业

相较于鸡肉和鸭肉等主要家禽产品,马来西亚的养鹅业规模确实较小。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马来西亚人均家禽消费量达到50.5公斤,预计到2029年将增至53.1公斤,但其中鹅肉的占比相对较低,仅占家禽消费的极小部分。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饮食习惯的差异是最重要的因素。马来西亚作为多元种族社会,不同族群的饮食偏好直接影响了家禽消费结构。

马来族群倾向于食用牛肉、鸡肉和羊肉,印裔群体则较少食用鹅肉,而华裔社群对鹅肉的消费则呈现复杂的情况。

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鹅肉常被归类为“发物”。发物是指容易引发旧病、加重已发疾病,或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

虽然现代科学对“发物”的解释尚无定论,但这种传统观念在华裔社群中流传甚广,使得一些有特定健康状况(如皮肤病、过敏体质、有伤口者)或注重养生的人,会主动避免食用鹅肉,这直接降低了整体消费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华裔对鹅肉的消费习惯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在中国广东潮汕地区,民众对鹅肉情有独钟,特别是“狮头鹅”和卤鹅,被视为宴席佳肴,甚至有“无鹅不成宴”的说法;台湾的白斩鹅、盐水鹅、鹅肉冬粉等也相当受欢迎,虽然价格较高,但仍有稳定的消费群体。

然而,在马来西亚的华裔社群中,来自不同祖籍地的华人对鹅肉的接受度差异很大。祖籍潮汕的华人家庭相对更能接受鹅肉,而来自其他地区的华人家庭对鹅肉的烹饪和消费习惯较少,有些甚至从未接触过鹅肉料理。

特定市场需求的存在

其次,养殖技术的普及程度也影响了养鹅业的发展。与鸡鸭养殖相比,养鹅技术在马来西亚的推广和普及程度相对有限,这直接影响了养殖户的参与积极性和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尽管整体市场规模较小,但养鹅业在某些特定领域仍显示出强劲的需求。特别是在圣诞节等节庆期间,以及在印裔和基督教徒等特定族群中,鹅肉作为火鸡的替代品,展现出独特的市场价值。


果园生态养殖的兴起

近年来,马来西亚一些果园园主开始尝试生态养殖肉鹅的创新模式,这种做法在菠萝蜜园、榴梿园等果园中尤为突出,这种生态养殖模式具有多重优势。首先,利用果园的自然环境让鹅只自由放养,不仅减少了饲料成本,还能够生产出更加健康的"无公害肉鹅";其次,鹅只的活动有助于清理果园杂草和害虫,促进果园的生态平衡,形成良性循环;第三,这种模式符合当前消费者对绿色、可持续农业的追求,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差异化优势和更好的价格表现。

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不仅体现了马来西亚农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趋势,也为养鹅业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新途径。通过减少化学饲料的使用和提高肉质品质,这种模式能够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

“世界鹅王”的潜力

另一方面,被誉为“世界鹅王”的中国汕头“狮头鹅”,其卤鹅和鹅肝产品享誉海内外。据报道,中国正积极推动狮头鹅及汕头特色小食向马来西亚的出口。如果狮头鹅能够在马来西亚成功推广养殖,将为当地养鹅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狮头鹅的引进不仅意味着新品种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机会。特别是在鹅肝和卤鹅产品方面,狮头鹅具有天然的优势,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狮头鹅单只重量可达10~12公斤,远超本地鹅种,经济价值显著。

气候条件带来的挑战

不过,马来西亚的热带气候为养鹅业带来挑战。虽然全年温暖的气候有利于鹅只的连续生长,但高温高湿的环境也增加了疾病防控难度。

在热带气候条件下,鹅种的选择至关重要。养殖户需要综合考虑本土鹅种的适应性和引进鹅种的经济效益。有业界专家指出,在鹅舍建造方面,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热带气候特点。例如,鹅舍需要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同时要有效防雨防晒,并为鹅只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和戏水设施。对于采用生态养殖模式的养殖户,需要提前规划放养区域和夜间休息的鹅舍设计。

此外,在育雏期管理方面,幼鹅的保温、饲料和饮水管理是成功养殖的关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幼鹅不能受凉,饲料应选择幼嫩菜叶和适合的专用饲料。鹅作为草食性家禽,具有饲料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在马来西亚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环境下,养殖户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青草和粗饲料资源,以此为主要饲料来源,辅以适量的精饲料。这种饲料管理策略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成本,还能够提高肉质品质。


常见疾病的预防

须留意的是,在马来西亚的气候条件下,养鹅过程中需特别关注小鹅瘟、禽流感等常见疾病的防治。养殖户须充分了解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和临床症状,做好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的准备。

养殖户可按照兽医专业人士和有关部门的建议,进行适时的疫苗接种,这是保障鹅只健康的重要措施。特别是针对小鹅瘟等高致死率疾病,必须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同时,养殖户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包括定期消毒、病鹅隔离、人员和车辆进出控制等措施,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安全。定期的健康检查和记录管理也是现代化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成本为最大挑战

马来西亚养鹅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首先是投入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与鸡鸭养殖相比,养鹅的初期投资和日常运营成本都较高。鹅苗价格通常是鸡苗的3~5倍,生长周期也较长,一般需要3~4个月才能出栏,而肉鸡只需6~8周。这对资金实力有限的养殖户构成了门槛。

其次是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的限制。由于消费习惯和文化因素的影响,鹅肉在马来西亚的市场需求量相对有限,这直接影响了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提升。目前本地鹅肉零售价格约为每公斤20~30令吉,虽然比鸡肉贵,但销量有限。第三是技术和经验的缺乏。相比邻近的泰国和中国,马来西亚在养鹅技术方面仍有差距,缺乏系统性的技术推广和培训体系。


产业融合实现附加值

尽管面临挑战,但马来西亚养鹅业的发展机遇同样显著。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高品质肉类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对特色食材市场潜力的逐步挖掘,养鹅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特别是在观光农业和特色餐饮领域,养鹅业能够通过产业融合实现附加值的显著提升。例如,结合农业观光、特色餐饮体验、教育旅游等模式,可以为养鹅业开拓新的收入来源和发展路径。一些农场已经开始提供“一日养鹅体验”等旅游项目。霹雳州目前设有一座结合鹅只养殖与孵化的专业农场,借鉴匈牙利与台湾的技术与专长,不仅专注于鹅只培育,也对外开放,提供游客体验养鹅过程、品尝特色鹅肉料理及住宿的综合型观光服务。

养鹅为大马新兴产业

除了传统的肉鹅产品外,养殖户应积极考虑开发鹅蛋、鹅肝、鹅绒等高附加值产品。特别是鹅肝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需求和价值,目前进口鹅肝价格每公斤可达200~300令吉,为本地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替代进口机会。这些多元化的销售模式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盈利能力,降低对单一销售渠道的依赖。

马来西亚养鹅业虽然目前规模相对较小,但其发展潜力不容忽视。通过技术创新、品种引进、模式升级和市场拓展等多重策略,这个新兴产业有望在未来实现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生态养殖、特色产品开发和观光农业融合等方面,养鹅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整理■NANA 图■网络

如果您在几秒钟后无法查看评论,请尝试重新加载页面。

还没订阅我们的杂志?
您现在可直接线上订阅我们的杂志

Shortcut - 农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