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15 2021
在池塘进行人工养殖水产,必须注意池塘水体相比河流或湖泊来得更小,易变化无常,从而促使养殖户更加重视和认真看待池塘水体,譬如池塘的水该深还是浅。
池塘太深底部氧气不足
水深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水体容量,若溶氧有保障、水温分层能有效避免,是可以提高产量或养殖密度。若无增氧或水车等设施,1.5~2公尺以下的水体基本就已经达到溶氧量的限值,即在此深度以下基本就没有了光合作用,水体处于低氧状态,更深处甚至是无氧情形。
雨季时水深具有好处,深水的底层水域在寒冷时能起到保温作用,旱天的深水底层水域也能起到降温作用。
相对于深水来说,水浅的弊端大于深水,水浅的水体最明显的是产量不高或密度不大,水体的平衡系统容易被破坏,在热天时,因光照强度大,水温会急剧升高甚至引起水产不适。
池水深度差异影响水产存活
池水超过3公尺时,一般情况下因光照不足或无光,产氧功能不足或缺失,底层多为溶氧不足,致使水产一般不会在底层活动。
池塘的深浅在水产养殖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无论是太深或太浅都会造成水产死亡事件发生。相反,若水深深度恰当,除了可避免水产死亡,养殖户还可提高养殖密度,增加产量。
当水深达4公尺及以上时,基本上水体浪费很大,表层和底层水温相差也巨大,底层缺氧甚至无氧,少有水产进行活动,故而过度深的池塘水产产量不一定比适度水深的池塘水产产量高。
水深以2~3公尺为最佳,至少1.5公尺。当然,水深2~2.5公尺时,因水深1公尺处和2公尺处溶氧度大多相差一半,须增氧机搅水才能混合水体达到均衡溶氧的状态。
水深1公尺时,原则上须微流水养殖,否则产量不会很高。
水体极冷状态的应对方法
在一个整体水体中,整个水域的密度是不一致的。据测定,在水温4℃时水的密度最大。在大马,如果巧逢连绵雨天,养殖场水源取自山水,地点位处深山处,那是有可能达到4℃的记录。
四季国家冷天时水面的温度大多低于底层的水温,下层水体水的温度会逐渐增加,然后一般会稳定到4℃左右。因为水温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上层水的密度一般都很小,密度大的当然就会沉在下面。
与此相反,在热天,水面的温度肯定高于底层的水温,越向下层水体时水的温度会逐渐降低,水温越低的水,其密度越大也才会下沉。
因此,根据水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的特性,水产在热天避暑(上暖下凉)和冷天防寒(上冷下暖)时将水体尽量加深水位是有益的。
掌握水温分层进行施药作业
关于水产施药作业,当在高温季节施药,且水温分层在1公尺深时,那么原来按2公尺水深算的用药量实际只使用的水深不到2公尺,那么表示实际受药水体的用药量变相加大,水产死亡风险自然而然随着增加。
有时出现用药后只死水上层或中层的水产,而底层水产不死的现象,这也是水温分层缘故。
低温时节,因水体上、下层温差不大,就不易产生水温分层,加上水产的新陈代谢降缓,水体缺氧状况在冷天也很少发生。
因此,养殖户应该掌握水体对流和水温分层的规律,适度调节水的深浅来确保水产养殖作业顺利进行。 ◆
如果您在几秒钟后无法查看评论,请尝试重新加载页面。